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睺羅跋陀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睺羅跋陀羅(Rāhulabhadra),又稱羅睺羅,生卒年不詳,生存年代大致與龍樹、提婆相當,為提婆弟子,傳承中觀學派。關於他的史料記載不多,且記載常有相互衝突之處,他可能是第一位將如來藏思想引入中觀學派的人。
生平
《付法藏因緣傳》記載提婆弟子名為羅睺羅,與龍樹和提婆同時代並稱三大士,而受提婆付法[1]。西藏多羅那他的《印度佛教史》中說,提婆晚年離開那爛陀寺,到南印度的蘭伽那達,付法給羅睺羅跋陀羅之後示寂。羅睺羅跋陀羅為龍友之師,再傳於僧護。宇井伯壽在《印度哲學研究》中認為,羅睺羅跋陀羅即漢傳中的提婆弟子羅睺羅。
羅睺羅跋陀羅的生平記載很不明確,著作多半也沒有流傳下來。真諦傳說,羅睺羅曾做《中論註》,但沒有流傳下來。藏傳佛教傳說,羅睺羅跋陀羅曾作《讚法華偈》、《讚般若偈》。吉藏《中觀論疏》記載羅睺羅為龍樹同時代的人,《大智度論》卷18引用的《讚般若波羅蜜偈》即是他的作品,他也曾以常樂我淨來解釋八不中道[2]。羅睺羅跋陀羅可能是第一位引進如來藏思想進入中觀學派的人[3],但其詳細學說內容不明,除嘉祥吉藏此段記載外,也沒有其他文獻可供佐證。
學者艾蒂安·拉莫特,以《大智度論》引用《讚般若偈》,作為此論不是龍樹所著的證據之一。印順法師認為,龍樹極為高壽,在其書中引用其弟子與再傳弟子著作當然是可能的[4],再者,這也可能是後人附入的[5]。
在漢譯《順中論》中,記載羅睺羅跋陀羅的另一首頌偈[6]。
對羅睺羅跋陀羅相關的記載中有許多相互衝突之處,如《布頓佛教史》記載,龍樹在那爛陀寺時,師從密教大手印祖師薩拉哈學習了密集金剛密續,他原名為羅睺羅跋陀羅。據此記載,羅睺羅跋陀羅年代早於龍樹,為龍樹之師。但法顯印度遊學時,那爛陀仍是聚落,有舍利弗舍利塔而無寺院[7],龍樹至那爛陀寺從學羅睺羅跋陀羅,學習密宗的記載,印順法師認為可能是訛傳[8][9]。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