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固定成員(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Remove ads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英語: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也被稱為五常(英語:Permanent Five或P5)、五大國(英語:Big Five),是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常任成員,即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1]。其中,中國、法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權曾有所改變:中國原由中華民國所代表[註 1]俄羅斯原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代表、法国原由临时政府第四共和国代表。

Thumb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上述五國皆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亦是二戰時期同盟國中的主要成員。五個常任理事國除了對安全理事會的非程序性決議案擁有否決權[2],亦可以對任何聯合國憲章的修正案行使否決權[3]

歷史

Thumb
2000年,五個常任理事國領導人在峰會上。從左至右: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法國總統賈克·席哈克和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

1945年在舊金山會議中,確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法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和美國。自那以後發生了兩次席位變動,尽管这些变动没有反映在《聯合國憲章第23條中,因為它沒有進行相應的修改:

此外,法國於1946年將臨時政府改革為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後來於1958年改革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兩者都在戴高樂的領導下保留了法國的席位,因為其國際地位或承認沒有變化,儘管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許多海外屬地最終獨立。

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二戰中的战胜国,自那時以來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它们每年都与印度德国一起在各國國防預算列表上名列前茅;2011年,它們在國防上的總支出超過1萬億美元,佔全球軍費開支的60%以上(僅美國就佔40%以上)。它們也是世界前十大武器出口國之一,是僅有的五個被《核武禁擴條約》正式承認為“核武器國家”的國家,尽管还有其他已知或认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Remove ads

常任理事國成員

Remove ads

擴展提議

Thumb
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五個常任理事國的領土及所轄殖民地[14]
Thumb
企图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四國聯盟成员

2004年,日本德國印度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造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四國聯盟却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例如中國、韓國朝鮮反對日本,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反對德國,中國、巴基斯坦反對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反對巴西,而美國雖然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反對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擁有“否決權”。此后,德日印巴四國讓步,提出爭取六個無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議席,四個歸屬德日印巴,其餘兩個給與兩個非洲國家。但是由於非洲國家一直在爭取可拥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成员资格,故難以獲非洲國家支持。新增常任理事國方案最終不獲通過。

2007年2月,日本再次計劃與印度、巴西和德國一起組成「四國聯盟」,繼續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意大利等國發起的「咖啡俱樂部」一直反對擴充常任理事國的名額。

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对“否决权”并无明确规定,但规定了“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通常将常任理事国对提案投反对票的行为称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在1946年2月16日,当时的苏联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了反对票。

冷战期间,美国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动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兩国曾动用逾100次的否决权。

冷战结束后,部分联合国成员国希望改革安理会否决权,认为应当限制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但因三国反对而未能成功。

领导人

现任领导人

以下是截至截至2025年 (202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代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历史领导人

Harry S. TrumanDwight D. EisenhowerJohn F. KennedyLyndon B. JohnsonRichard NixonGerald FordJimmy CarterRonald ReaganGeorge H. W. BushBill ClintonGeorge W. BushBarack ObamaDonald TrumpJoe BidenDonald TrumpClement AttleeWinston ChurchillAnthony EdenHarold MacmillanAlec Douglas-Home哈罗德·威尔逊Edward HeathHarold WilsonJames CallaghanMargaret ThatcherJohn MajorTony BlairGordon BrownDavid CameronTheresa MayBoris JohnsonLiz TrussRishi SunakKeir StarmerJoseph Stalin格奧爾基·馬林科夫Nikita KhrushchevLeonid BrezhnevYuri AndropovKonstantin ChernenkoMikhail GorbachevBoris YeltsinVladimir Putin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普京Charles de GaulleFélix GouinGeorges BidaultVincent AuriolLéon BlumVincent AuriolRené CotyCharles de GaulleAlain PoherGeorges PompidouAlain PoherValéry Giscard d'EstaingFrançois MitterrandJacques ChiracNicolas SarkozyFrançois HollandeEmmanuel Macron蔣中正李宗仁閻錫山Chiang Kai-shekMao ZedongHua GuofengDeng XiaopingJiang ZeminHu JintaoXi Jinping

国情比较

更多信息 全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
Remove ads

参见

脚注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