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稜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聖稜線(日语:聖なる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聖なる |
這神聖的稜線啊! |
—沼井鐵太郎 〈大霸尖山の登攀に就て——登攀に就ての考察と實行〉 |
這是日治時台灣山岳會幹事沼井鐵太郎[註 4]在1927年(昭和2年)組隊首次登頂大霸尖山,次年撰寫〈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一文的結尾所寫下的字句。此即為山岳界稱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山脊連峰為「聖稜線」的由來[4][5]。
地理特色


整條聖稜線全程均為3,100公尺以上的高山[註 5],尤其雪山主峰往北到雪山北峰間的稜脊均在3,580公尺以上,到穆特勒布山[註 6]間的稜脊均在3,500公尺以上。地勢險峻,岩峰嶙峋峭拔,巉巖突兀的高峰南北縱列,為最高隆起準平原面的遺留[4][6]:510,513(連峰照片)。
Remove ads
原住民
聖稜線所在的雪山、大霸尖山群峰為傳統泰雅族生活領域。2007年6月3日,來自苗栗縣泰安鄉清安國小的6位泰雅族應屆畢業生特地登上雪山東峰領取畢業證書,體驗先人的足跡[8]。
登山路線
1923年(大正12年),從新竹州大湖郡(今苗栗縣泰安鄉)方面的日警探險隊,9月從雪山溪谷(大安溪源頭)上溯,成功登頂雪山(次高山南角);10月中間市之助警部等5人與6名泰雅族嚮導,嘗試從大霸尖山往南縱走,當時尚無法登上大霸尖山,而從鞍部繞過,縱走至「次高北角」前(無法確知當時記錄中的「次高北角」是現今哪一座山峰),因斷崖絕壁地形過於險阻而無法登上,後來又嘗試了幾次仍無功而返。[9]:61-621927年(昭和2年)首登大霸尖山成功後,首登隊長沼井鐵太郎提出了縱走聖稜線的目標。1930年5月(昭和5年),旅日英人W. H. Murray Walton、K. A. C. Gross(劍橋大學山岳部)與沼井鐵太郎、日警巡查隊6人、志佳陽社泰雅嚮導9人等一行,原本計畫在一週以內由志佳陽社往北縱走聖稜線至大霸尖山,再回頭縱走桃山稜線下支稜到匹亞南鞍部,在縱走至首登穆特勒布山之後,預計剩餘時間不足以前往大霸尖山來回,甚至不足以前往桃山,無法克服險惡地形又與泰雅嚮導溝通不良,而下降七家灣溪谷撤退至匹亞南鞍部。[10][11]一直到1931年7月(昭和6年),台北高校山岳部教官船曳實雄與學生等一行從羅東入山,與溪頭群匹亞南社泰雅嚮導從匹亞南社縱走桃山、池有、品田,當時無法通過品田斷崖而從北側繞過到大霸尖山,再縱走大霸至雪山,但亦無法通過斷崖地形又因糧食短缺,而從東側山腰泰雅獵路繞過雪山北峰一帶而未全程縱走稜線;[12]:32同一時間,加拿大山岳會與日本山岳會會員北田正三,及台灣山岳會井上一男、宇佐見守與新竹州澁木巡查等一行從竹東入山,與竹東霞喀羅群泰雅嚮導全程縱走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稜線,北田氏單人獨攀大霸南壁中央的煙囪技術地形登頂,此隊途中並從布秀蘭山原路來回經品田斷崖攀登品田山,並從穆特勒布山東北側稜線直登岩稜登頂,整條聖稜線才首次以繩索隊伍橫斷困難地形完成縱走。[註 1][13][14]:166-169聖稜線縱走原本是探險級路線,經過多年登山隊伍多次縱走,目前已踏出了明晰的路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斷崖峭壁等困難地形亦有安裝繩索、鐵梯等人工輔助設施。
聖稜線北端的大霸尖山,沿著聖稜線往南縱走經過霸南山屋、巴紗拉雲山屋、巴紗拉雲山、布秀蘭山、素密達山、素密達斷崖、素密達山屋、穆特勒布山(素密達山屋原路來回)、雪山北峰、雪北山屋、凱蘭特崑山北峰、凱蘭特崑山、北稜角到達南端的雪山。此區路線北端的大眾步道入口為大霸尖山登山口(馬達拉溪登山口),可從新竹縣五峰鄉到觀霧走大鹿林道抵達。南端為雪山登山口,東端有桃山登山口與池有山登山口,均位於武陵農場,從宜蘭縣大同鄉或臺中市和平區的梨山走中橫公路宜蘭支線抵達。[4]
直線縱走,為傳統的聖稜線行程,北端的大霸尖山,可從馬達拉溪登山口進入,沿途經過九九山莊、耶巴奧山、伊澤山、中霸山屋、中霸尖山到達大霸尖山,亦可由叉路往東原路來回登小霸尖山,再往南縱走聖稜線到達雪山,南端可走「雪東線」下山,經過冰斗底、三六九山莊、雪山東峰、哭坡、七卡山莊到達雪山登山口出來。一般安排5至7天的行程。可反向縱走[15][16][17]。
圓型縱走,縱走武陵四秀及聖稜線南段,起點與終點都在武陵農場,以逆時針方向為例,從桃山登山口或池有山登山口進入武陵四秀路徑,可經過桃山、桃山山屋、池有山、新達山屋、品田山前峰、品田山、品田斷崖、接聖稜線中的布秀蘭山,再南下到達雪山,可走「雪東線」下山達雪山登山口出來[18]。
「秀」為武陵四秀、「霸」為大霸群峰,此線登武陵四秀加上聖稜線北段通往大霸群峰的稜線,可選擇在新達山屋東側轉往西北下降塔克金溪源頭到達聖稜線的巴紗拉雲山屋轉往北,或是選擇沿主稜縱走接上聖稜線中的布秀蘭山轉往北,前往大霸尖山不前往雪山,此為大霸尖山登山口的捷徑未開闢前的大霸群峰登山路徑之一。
秀霸線加上直線I型縱走。登武陵四秀,走秀霸線抵達大霸尖山,再轉往南縱走聖稜線到達雪山。此路徑最長,須安排8至9天的行程才能完成[4]。
亦有登山隊在聖稜線的南北端增加行程,例如北端縱走大霸北稜由鎮西堡經馬洋山接中霸尖山,或增加攀登東霸尖山;南端可改走志佳陽線、雪劍線或大雪線。
電視劇
2005年在臺灣華視播出11集的偶像劇《聖稜的星光》,描述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員的替代役男葉翔星(張大鏞飾演)與趙光(楊祐寧飾演)在聖稜線上發生的一系列啟發大自然的愛與山林保育的感人故事[19][20]。
註釋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