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脱镁叶绿甲酯酸A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脱镁叶绿甲酯酸a(英語:Pheophorbide a)是將葉綠素分解後的產物,是四吡咯的有機化合物,可以用作光敏劑[1]。
沒有或很少條目链入本條目。 (2013年10月18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4月) |
一些生物攝取植物後,會生成脱镁叶绿甲酯酸A。像蟲(秀麗隱桿線蟲)和老鼠的線粒體都可以在ad hoc光能異養過程中使用此分子[2]。
光动力疗法(PDT)是配合光敏劑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有用於癌症的治療。在研究中.配合合成脱镁叶绿甲酯酸a的光动力疗法(Pa-PDT),在AT-84小鼠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细胞中進行了試驗[1]。
日本東北地方有一句俗語「春のアワビを食べた猫は耳が落ちる」(在春天吃鮑魚的貓會掉耳朵)。貓在春天吃鮑魚,耳朵會發炎起疹子,會癢。原因是因為鮑魚肝含有大量的脫鎂葉綠酸,在春季的濃度特別高。食用之後,體內的脫鎂葉綠酸接觸到光,會產生活性氧,造成發炎。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