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中市人口

城市人口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中市中華民國直轄市,位於臺灣中部臺中彰化都會區的核心,為臺灣第二大城市[2]。根據內政部戶政司與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5年6月底臺中市的總人口數為2,867,641人[3]

事实速览 臺中市人口指標, 概況 ...
Remove ads

人口消長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Thumb
臺中市各區人口密度圖(2019年)
更多信息 2025年臺中市每月人口變化, 月份 ...
Remove ads

各區人口明細

以下資料時間為2025年6月底,來源為臺中市政府民政局[4],行政區依郵遞區號排列:

更多信息 區名, 面積 (km²) ...
  • 人口遞減排列:
    • 總人口30萬以上:北屯。
    • 總人口20至30萬:西屯、大里、太平。
    • 總人口10至20萬:南屯、豐原、北區、南區、西區、潭子、沙鹿。
    • 總人口5至10萬:大雅、清水、烏日、龍井、東區、大甲、梧棲、神岡、霧峰、大肚、后里。
    • 總人口1至5萬:東勢、外埔、新社、中區、大安、石岡、和平。
  • 近年各區人口成長情形:
    • 高度成長[註 1]:梧棲、北屯、南屯、沙鹿、烏日
    • 穩定成長[註 2]:東區、太平、龍井、清水、西屯、潭子
    • 不穩定增減[註 3]:中區、西區、南區
    • 成長停滯[註 4]:(暫無)
    • 輕度衰退[註 5]:大里、北區、大肚、豐原、大雅、神岡、大甲、后里、霧峰、東勢、外埔、和平
    • 高度衰退[註 6]:新社、石岡、大安
Remove ads

四大分區人口消長

Thumb
2019年至2024年臺中市各區人口成長率分布圖
Thumb
中區是臺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惟近年市況老化、新市區興起,造成人口嚴重外流
Thumb
西屯區因市地重劃、大量建設興建,吸引大量人口遷入

臺中市可分為四大地區(市區、山線、海線、屯區)。由於臺中市各地區發展狀況有差異,使得人口成長狀態不同,在此將四大地區再做細分:

更多信息 四大分區, 次分區 ...

市區方面,新市區因重劃區持續拓展、大型建設陸續完成,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三區人口皆呈顯著增加。舊市區部分,南區由於鐵路高架化的推動,交通建設便利而使人口穩定成長[6];東區也因鐵路高架化,加上各項機能完熟,並隨著大型購物商場進駐與帝國糖廠、國家漫畫館等重大建設的推動,帶動人口成長[7][8][9];中區、西區、北區等傳統商業核心地區,因市況老化多為減少狀態,其中又以中區為人口衰退最嚴重。

屯區由於受到臺中市區都市擴張影響,人口成長相當快速。其中太平區隨著各項交通建設的推動,且有上千戶的社會住宅基地、相對臺中市區較為親民的房價以及當地具備成熟的商圈,成為臺中市的人口主要成長地區之一[10][11];烏日區則因擁有三鐵共構、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與台74線快速公路等交通建設,並且鄰近臺中市區、彰化、草屯生活圈,加上數項大型投資案的進駐,烏日高鐵特區、前竹、九德及高鐵娛樂購物城開發案,人口穩定成長[12][13][14]

山線的主要人口成長地區為西側的山線地區,東側的山城地區則長年呈現衰退的狀態,唯近年山線地區的人口成長也有逐漸轉為衰退的趨勢。潭子區境內設有潭子加工區,以及預計2021年完工的「聚興產業園區」,預計可創造近千個就業機會,加上台商回流,受惠就業機會多。且交通聯外道路加快到位,吸引不少建商在此推案,該區人口成長相當有機會[15];山城地區除和平區人口增減變化不穩定以外,其餘三區皆呈嚴重人口流失的現象。

海線的主要人口成長地區為中南半部的中港地區,北部的大甲地區則呈現衰退的趨勢。海線房價基期低,加上三井OUTLET進駐讓濱海地區生活機能增強,有愈來愈多購屋族往梧棲區、清水區移動[10];沙鹿區因最接近市區,就業與生活皆相對便利,吸引不少人口遷入[16];大甲地區因距離市區遙遠,且地理環境風頭水尾,導致當地發展不易,人口不斷外移。

更多信息 2024年臺中市地理分區每月人口消長, 分區 ...


Remove ads

歷年人口變化

1981年至今臺中市人口變化[17]

更多信息 年分, 1981年 ...
更多信息 臺中市四大分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17], 年份 ...
Remove ads

人口結構

勞動力狀況

根據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統計,臺中市15歲以上勞動人口約為140.1萬,就業者人口約為134.7萬,勞動力參與率為59.14%。[18]

年齡

Thumb
西區等較早開發的舊市區,因人口外流,導致人口老化問題浮現

臺中市人口平均年齡約為40歲,65歲以上人口占全市總人口數16.58%,為目前人口老化問題相對輕微的縣市,但是市內各區的人口結構因城鄉發展而有顯著差異。

截至2024年底,市內幼年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區分別是中區與石岡區,兩區幼年比例分別為18.26%與8.57%;壯年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區分別是南區與中區,兩區壯年比例分別為73.31%與59.14%;老年人口比例最高與最低的行政區分別是東勢區與南屯區,兩區老年比例分別為24.43%與13.00%[3]。其中,中區也是全臺壯年人口比例最低的鄉鎮市區,幼年人口比例則排行第四高[註 7][2]。臺中市共有7區處於超高齡社會(老年比例至少20%),分別是東勢區、石岡區、新社區、中區、和平區、北區與大安區;1區處於高齡化社會(老年比例介於7%與14%之間),為南屯區。其餘21區則皆處於高齡社會,即老年比例介於14%至20%之間[3]

而在老化指數方面,高於200%的行政區有石岡區、東勢區、新社區、大安區、和平區,分別為277.04%、269.41%、262.59%、233.01%、229.97%;低於100%的行政區有南屯區、沙鹿區,分別為86.79%、89.46%。其餘22區則介於100%至200%之間[3],當中包括北區、霧峰區、外埔區、東區等4區的老化指數高於全臺平均(163.74%)[2]。整體而言,雖然市內大部分的行政區幼年比例受到臺灣少子化的影響而開始有逐年下降之勢,但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中市18歲以下人口總數為全國第二多(第一多為新北市),而台中市18歲以下人口比例為全國第四高(第一~三高分別為新竹市、新竹縣、桃園市),因此,台中市為國內受少子化影響相對較少的縣市[2]

更多信息 男性, 年齡 ...
Remove ads

族群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257,800人籍貫為福建、64,3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廣東省。)

更多信息 省份/居民(千人), 福建 257.8 ...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