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灣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灣
在台灣,可食用的雙殼綱貝類都被泛稱為蛤蜊,如文蛤、花蛤、粉蛤、竹蛤,相當於古代的蚶、車螯和花蛤。居住在海水中者稱蚶仔(臺灣話:ham-á),主要是指文蛤。居住在淡水中者蜊仔(臺灣話:lâ-á),或蜆。
分布
分佈極廣,遍及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主要棲息於淡水或半淡鹹水區之河川、湖泊、水塘、溝渠、水田之泥沙底。天然蜆苗多產於稍具鹽分之河口地帶。喜棲息有緩流水、無水草、沙泥底、水深1.5米(4英尺11英寸)左右的水域環境中。
型態
接近正三角形,腹緣圓形,有明顯的生長線,外殼顏色為黃色、黃綠色或黑褐色,內殼為紫色或白色。而水質越乾淨則顏色越金黃。 當中原產於台灣花蓮縣壽豐鄉的特稱作「黃金蜆」。
生命史
養殖
早期台灣的蜆養殖業,蜆的養殖主要依賴於禽畜廢水發酵所產生的微生物。近年來,這一養殖方法已逐步轉變,開始使用米糠、豆粉、飼料和活菌等來培養綠藻,作為蜆的主要餌料。
台灣的蜆養殖產地主要分布於花蓮縣、彰化縣和雲林縣。根據漁業署的統計資料,雲林縣的蜆生產量在2004年之前大約維持在2000噸左右。然而,從那時起,該地區的蜆生產量開始急劇下降,到2005年降至400噸,2006年則進一步下降至136噸,2007年甚至沒有統計數據。
2015年台灣主要的蜆養殖地區仍然集中在花蓮縣(409.04公頃,產量3940噸,產值1.39億元)、彰化縣(369.5公頃,產量3541噸,產值2.12億元)和雲林縣(63.45公頃,但無產量和產值的統計數據)。
花蓮縣壽豐鄉、玉里鎮有專門的水產養殖專業區,當地業者利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花蓮縱谷優越的環境條件,如空氣清新和沙礫地湧出的清澈乾淨泉水,養殖出品質上乘、外觀金黃的蜆,被稱為黃金蜆。這一特殊品種的蜆在台灣貝類市場上已成為一個新的亮點。[4]
Remove ads
營養價值

黃金蜆含「鳥胺酸」、「蛋白質」、「牛磺酸」、「丙胺酸」及「維生素B12」,其中每100g中就含有約10.7mg的鳥胺酸。[5]
参考文献
參見
扩展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