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或稱為芎林鍾屋夥房[註 1],位於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的傳統客家三合院堂号為「潁川堂」。

事实速览 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 位置 ...

背景歷史

位置

根據鐘家家譜所紀錄,鍾氏家族的開臺祖為來自廣東省梅縣鍾沐環[註 2],約在雍正十年(1732年),鍾沐環從淡水登臺,子孫逐漸移墾並定居在新埔或竹塹一代,鍾沐環四子鍾氏第二代鍾彩清定居於新埔五分埔,但因家庭矛盾,鍾彩清妻子徐氏攜鍾氏第三代鍾觀榮遷移至開始在竹東郡芎林鹿寮坑定居。[2][3]約在大正年間(約1910年代初期)鍾氏第六代鍾裕開創建鍾家伙房,由略懂風水的鍾氏第五代鍾添雙決定位置,[3]另一個說法是因為原本位於山上的伙房空間不夠而往山下現址擴建。[4]

約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鍾家伙房經歷較大規模的改建與增建,為了應付家族成員的擴大與茶業工廠,約在1969年完工。[3]

茶業

鍾氏第六代鍾裕開開始在此地種植茶樹,在一開始鍾家伙房以俱備初製茶葉的空間,在當時鐘家會在自家工廠將茶菁粗製成茶葉,裝袋賣給收購茶葉的茶販,鍾家茶產業在日治中後期達到鼎盛,僱用了很多工人,也因此擴建了製茶工人的宿舍,供給來自北埔、峨眉、橫山、竹東較遠的工人使用。[3]並完善了兩層樓的製茶工廠,一開始主要生產紅茶,約在1970年代,逐漸被綠茶取代,1970年代末期茶葉產沒落,1980年代初期,停止經營製茶產業。[2][3]

建築形式

鍾家伙房為客家三合院建築,基本格局為「一堂五橫」(左三右二),[5]正廳堂號為潁川堂,附有製茶工廠、雞舍、豬欄。是少數位於山區的客家伙房。[3]依山而建,其中特別之處是右橫屋因應地勢的高低差,形成兩層建築,極為罕見。[4]

文化資產保存

鍾家伙房於2010年2月6日列入新竹縣縣定古蹟,指定理由為:[5]

鍾家伙房為鍾姓種茶人家之宅院,為少見之山區客家伙房屋,建築依山勢而建,為一堂五橫建物,規模宏大,右橫屋因地形變化而形成兩層建築,作法極少見,並附有製茶工廠、雞舍、豬欄等建物,工法樸實自然,極具地方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並具稀有性。

2013年,因鍾家伙房長年受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伙房本體出現老化損壞現象,急需修復,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辦理鍾屋伙房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025年2月6日舉辦動工典禮,預計2026年8月完工。[4]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