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仙座

北天星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仙座
Remove ads

英仙座北天星座,以希腊神话英雄珀耳修斯命名,是二世纪天文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所列48个星座[1],也属國際天文聯會定义的88个现代星座[2]。英仙座附近有许多同样以希腊神话命名的星座,如西侧的仙女座、北面的仙后座。星座南面挨着白羊座金牛座,东靠御夫座,北临鹿豹座,西接三角座。19世纪早期星图还把英仙座画成持有美杜莎头部的珀耳修斯[3],两个星群一起得名“珀耳修斯与美杜莎的头”[4]

事实速览 縮寫, 所有格 ...

银河系銀河平面穿过英仙座,星座以1.79视星等的黄白超巨星天船三最亮。天船三与周围许多恒星都属英仙座α疏散星团,其中又以肉眼可见的食双星大陵五最富盛名,身为變星,大陵五还与代表凶险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英仙座的知名星体众多,英仙座X是拥有中子星的联星,英仙座GK是视星等在1901年达到颠峰的新星,达0.2。中国古代就在英仙座发现两个距离很近的疏散星团组成雙星團英仙座星系團距地球2.5亿光年,是规模非常庞大的星系团,因英仙座得名。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是非常显著的流星雨輻射點就在英仙座星系团。

Remove ads

历史与神话

Thumb
珀耳修斯手持戈耳工美杜莎的头,见1825年左右伦敦发行的《乌拉尼亚之镜》系列星座卡片[5]

根据希腊神话所述,珀耳修斯是达那厄之子,受波吕德克特斯国王之命去取戈耳工美杜莎的头颅。美杜莎能把注视她双眼的人变成石头,珀耳修斯趁她熟睡时将她斩首,美杜莎的尸体生出珀伽索斯克萊薩爾[6]珀耳修斯继续赶赴克普斯的王国,挽救向刻托献祭的国王之女安德洛墨達。他用剑杀死刻托救下安德洛墨達,[7]用美杜莎的头把波吕得克忒斯国王及其追随者变成石头,把渔夫狄克提斯推上国王之位[6]。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達结婚并育有六个孩子[7]。英仙座代表珀耳修斯,旁边是代表安德洛墨達的仙女座,代表克普斯的仙王座,代表安德洛墨達之母卡西歐佩亞仙后座,代表刻托的鲸鱼座和代表珀伽索斯的飞马座[6]

公元前911至605年新亚述帝国统治巴比伦期间,英仙座人称“老人座”,此后星座又在七世纪的天文学《星表》中与东方联系起来[8]

Remove ads

非西方文明天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将西方文明划入英仙座的恒星分为四个星官。“天船”属西方七宿“白虎”的第三宿胃宿[9],代表华人为应对重大洪灾季节建造的大船。以天船命名的恒星位于英仙座北部,如天船七天船五天船四天船三天船二天船一[10]:346积水”同属胃宿,代表八月底至九月初洪水季节开始时可能出现的特大洪灾,星官包含的英仙座恒星只有积水,天船七可能也在其中[10]:349。“大陵”也是胃宿星官,代表八月埋葬大规模处决罪犯的堑壕,在英仙座拥有大陵四大陵增十八大陵六英仙座24大陵增十六英仙座17。“积尸”代表处决犯人的尸体,在英仙座只有一颗同名恒星[10]:349

波利尼西亚文明大多不把英仙座单独视为星座,只有社會群島居民为星座起名,发音类似“法依蒂”,意为“小山谷”[11]:203毛利人可能把大陵五称为“马多希”,意为“分裂”,但尚无定论。根据记载,毛利人声称“马多希”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影响潮汐涨跌,从涨潮周期判断“马多希”可能是畢宿五附近的蓝白恒星,但潮汐回落时间与恒星消失不符。[11]:233–234

Remove ads

简介

英仙座南临白羊座金牛座,东靠御夫座,北接鹿豹座与仙后座,西接仙女座和三角座。星座覆盖615平方度的天空,在88个星座中排第24。星座每年北半球春季在北侧天空最为显著,主星群包含19颗恒星。1930年,尤金·德爾波特正式划分星座边界,英仙座呈26条边的多边形(见文首信息框)。根据赤道坐標系統,星座赤经位于01h 29.1m和04h 51.2m之间,赤纬在30.92°至59.11°之间。[12]1922年,国际天文联会确定以三字母缩写“Per”代表英仙座[13]

显著特点

Thumb
英仙座可用肉眼识别

恒星

大陵五是英仙座最有名的恒星,代表希腊神话中戈耳工美杜莎的头,拜耳命名法分配的字母是“β”,埃及神话中称为“荷鲁斯”,阿拉伯语称为“رأس الغول”,代表“恶魔的头”[14],希伯莱语称为“Rosh ha Satan”,意为“撒但的头”。大陵五距地球92.8光年视星等以2.867天为周期在3.5至2.3范围变化,[15]大陵五型變星的原型,实际包括三颗星体,属三合星[16]。其中最亮的是光谱等级B8V蓝白主序星[17],质量是太阳的3.5倍,光度180倍[16]。第二颗是光谱等级K0IV的橙次巨星,已经开始冷却并扩张,半径是太阳3.5倍[18],光度4.5倍,但质量只有其八成[16]。两颗星相距仅0.05天文單位,即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半成,第二颗星尺寸更大,运行至挡住更明亮的第一颗星时,联星的视星等便降至低谷[16]。第三颗星体是光谱等级A7的主序星[19],距另外两颗星的平均距离是2.69天文单位。天仙座AG也是大陵五型变星,主星是6.69视星等的B型主序星[20]天大将军二是没有相互侵蚀的双星,主星是光谱等级B0.5的Be星而且很可能是巨星;从星估计是恒星残留,光谱等级与O型次矮星接近[21]

天船三又名“米尔法克”(Mirfak,源自阿拉伯语,意为“肘”),是英仙座最亮的恒星,视星等达1.79。天船三是超巨星,距地球约590光年,光谱等级F5Ib[22]光度与直径分别是太阳的五千倍和42倍。英仙座α疏散星团(又称“Melotte 20”和“Collinder 39”)包含大量明亮星体,其中又以天船三最亮。天船三附近的英仙座明亮恒星包括3.0视星等的Be星天船五[23],4.3视星等的Be星天船四[24],4.0视星等的Be星天船六[25],2.9视星等的仙王座β型變星卷舌二[26],5.2视星等的恒星天船增一[27],5.5视星等的恒星大陵增廿[28],5.0视星等的恒星天船增二[29],4.7视星等的恒星天船增三[30]。天文学家曾以为4.05视星等的大陵三也属英仙座α星团,但这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离地球只有34光年,光度是太阳2.2倍,是光谱等级G0V的黄主序星。经过大量搜索,人类依然没有在大陵三周围发现行星系统存在的迹象。[31]

2.86视星等的卷舌四亮度在英仙座排第三,距地球750光年,是太阳26至27倍半径、光度4.7万倍的蓝白超巨星。英仙座OB2群和卷舌四群是地球可见的明亮巨星和超巨星运动群,卷舌四是其中最亮的恒星。卷舌四还是三合星,偏亮的从星为9.16视星等,是距主星约3900天文单位的蓝白主序星,光谱等级B8;偏暗的从星是白主序星,距主星约五万天文单位,光谱等级A2,9.9视星等,可能与另外两颗星引力结合[32]英仙座X是运动群内的双星,其中一颗炽热明亮,另一颗是中子星[33],亮度只有6.72视星等,即便条件理想的黑夜也难以用肉眼观测[34]。英仙座XX射线源,目前主星质量正大量流失[35]英仙座ο又名“阿提克”(Atik[36]),是3.85视星等的多恒星系统[37],人类曾将它划入英仙座OB2群[38]。英仙座ο包含两颗蓝白色恒星,一颗是光谱等级B1.5的巨星,另一颗是光谱等级B3的主序星,两星围绕彼此旋转,周期4.5天,且因间距小扭曲成卵形。系统内还有第三颗恒星,但人类尚不了解。估计英仙座ο距地球1475光年,距卷舌四群中心太远,应该与该运动群无关。[39]

英仙座V518也是X射线联星,其中一颗是光谱等级M4.5V紅矮星[40],围绕可能是黑洞的神秘高质量天体旋转,公转周期5.1小时[41]。英仙座V518是X射线新星電磁波譜的X射线带会以周期爆发[42]。如果其中的神秘高质量天体不是黑洞,那么英仙座V518就是人类所知最小的X射线新星[43]。经过2012年的进一步分析,这个神秘天体的质量约为太阳2.1倍,远达不到形成黑洞所需标准,所以星体类型依然存疑[44]

英仙座GK又称英仙座新星1901,是苏格兰业余天文学家托马斯·大卫·安德森Thomas David Anderson)1901年2月21日发现的明亮新星,位于大陵五和天船五之间的中途位置,最亮时达0.2视星等,几乎与五車二織女一不相上下。此后亮度下降,达到最高亮度约30年后就下降到13视星等。[45]卷舌三又称“门基布”(Menkhib[46],是光谱等级O7III的蓝巨星,表面温度高达3.75万K,在夜空所有天体中都名列前茅[47]。卷舌三拥有26至32倍太阳质量[47][48],光度更达太阳3.3万倍[49]

大陵六的亮度也像大陵五一样变化,但不是食变星,而是脉动变星。大陵六是进入恒星进化晚期的红巨星,已经第二次扩张,半径约为太阳150倍,其中的氦已经聚合成更重的元素,核心由碳和氧组成[50]。大陵六还是造父四半規則變星,视星等在3.3至4.0范围变化[51],周期有50天、120天和250天三种[52]雙星團拥有三颗尺寸更大的恒星,每个都超过七百倍太阳半径[53],分别是英仙座S英仙座RS和英仙座SU,都是半规则脉动M型超巨星[54][55][56]。肉眼无法看到这三颗恒星,其中最亮的英仙座SU也只有7.9视星等[56],能用双筒望远镜看到。英仙座AX也是联星,主星是进入恆星演化后期的紅巨星,物质向另一颗星周围的吸积盘转移。英仙座AX是少见的共生食双星,并且更特殊的地方在于从星不是白矮星,而是A型星。[57][58]英仙座DY英仙座DY型變星的原型,属于含碳丰富的北冕座R型變星,是漸近巨星支恒星多变的明证[59]。英仙座DY是10.6视星等的暗淡碳星,用双筒望远镜都无法观测[60]

人类已发现英仙座的七颗恒星拥有行星。英仙座V718属形成时间不长的疏散星团IC 348,每4.7年会被巨大的行星遮挡[61]。估计这颗行星的质量最大可能达到木星六倍,轨道半径3.3天文单位[62]

Remove ads

深空天体

Thumb
雙星團NGC 869NGC 884

银河系銀河平面穿过英仙座,但大部分都被分子雲阻挡,远不及天空其他位置明显[63]英仙臂是银河系的螺旋臂,在夜空穿过仙后座、英仙座、御夫座、双子座麒麟座[64],朝向银河系边缘[63]

英仙臂内的两个疏散星团(NGC 869NGC 884)合称双星团[65],用双筒望远镜或小型望远镜都很容易看到[66][67]。两个疏散星团间隔数百光年,距地球均超過七千光年,亮度均在4星等左右,直径都在0.5度左右。两个星团按特朗普勒分类法都属I3R类,按夏普力分类法,NGC 869属f类星团,NGC 884属e类星团,表明两个星团的星体都很密集,其中又以NGC 869为甚。[68]两个星团与周围星空差别显著,而且明显向中心靠拢,内部各有上百颗恒星,亮度范围广阔[69]

M34是5.5视星等的疏散星团[70],距地球约1500光年[71],其中散布约一百颗恒星,占据的夜空范围超过满月[70]。视力良好可直接观测M34,但最好是用低倍率望远镜观察。IC 348是形成时间不长的疏散星团,仅约两百万年历史,周围还有形成恒星的星云,距地球约1027光年[72],许多恒星还有星周盤[73]。人类已在IC 348内发现许多棕矮星,因为棕矮星会逐渐冷却,在形成时间不长的星团内更容易发现[74]

英仙座星云众多。小啞鈴星雲行星状星云,又称M76星云[75],长两弧分,宽一弧分,亮度10.1视星等[75]NGC 1499又称加利福尼亚星云,是美国天文学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1884至1885年发现的發射星雲[76],因面亮度偏低显得比绝大多数发射星云暗,故而非常难以观测[77]NGC 1333反射星雲恒星形成区[78][79]。英仙座还包含獵戶臂的巨大英仙座分子云,与其他分子云相比恒星形成率低[80]

英仙座包含多个知名星系。NGC 1023是10.35视星等的棒旋星系,距地球约三千万光年[81],是同名星系群的主星系,可能还在与其他星系相互影响[82]NGC 1260可能是透鏡狀星系,也可能是缠绕非常紧密的螺旋星系,距地球约7670万光年,其中包含的超新星SN 2006gy亮度在人类观测史上名列前茅。NGC 1260属英仙座星系團[83],这是距地球最近(约7660万光年)的大型星系团紅移0.0179[84]。同属英仙座星系团的NGC 1275西佛星系,其中的活动星系核产生物质射流,在星系周围形成巨大气泡[85]。这些气泡还能产生穿过星系团的声波,发出比中央C低57个八度降B音[85]。NGC 1275是CD型星系,形成后一直在经历星系合并,所以周围有许多小星系残留。此外,其中的活动星系核还是强劲无线电波源[85]3C 31也是英仙座的活动星系和无线电波源,距地球约2.37亿光年,红移0.0173。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产生的物质射流朝反方向延伸数百万光年,形成人类已知宇宙中大小名列前茅的天体。[86]

Remove ads

流星雨

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从七月中旬开始从英仙座辐射,8月9至14日最为活跃,与关联的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一样拥有约两千年观测史[87]。2012年发现的英仙座ε九月流星雨源自奥尔特云,但具体源头尚无定论[88]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