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立英士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立英士大學(英文:National Yingshih University),簡稱「英士大學」、「英大」、NYSU。1938年11月籌建於浙江省麗水縣。其前身是由浙江省政府為「顧及戰時青年求學、培養青年人才」建立的「浙江省立戰時大學」。1939年5月,為紀念陳英士先生改稱「浙江省立英士大學」,並分設工農醫三院於浙江省麗水縣、松陽縣。同年10月26日,學校舉行始業式。
1942年5月,浙贛戰役打響,學校首迁云和縣。同年6月24日,麗水淪陷,學校部分院系轉至泰順縣。同年8月,遷校事務大致完成。[1]1943年3月,再迁泰順縣。
1943年4月,升格為國立大學,成為當時浙江省唯二的國立大學之一。1946年3月,國立英士大学于移址金华縣,并以其为永久校址。
1949年8月25日,中國共產黨完全控制金華後,國立英士大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金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解散。
[2]
Remove ads
辦學歷程
1937年,杭州淪陷,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私立之江大學均被侵華日軍焚毁,國立浙江大學被侵華日軍运走重要图书后,用煤油纵火焚毀。
杭州城內各校亦因而四散:
由於城內大學四散,而餘下學校皆停辦,為「顧及戰時青年求學、培養青年人才」,1938年11月,浙江省政府决议创办浙江省立战时大学,設辦事處於浙江麗水。[3]
1939年2月,辦事處正式辦公。[4]
1939年5月,浙江省政府決議:「爲紀念革命先烈陳英士先生,將校名改爲浙江省立英士大學。」同時學校分設工農醫三院:
1939年10月26日,學校舉行始業式。
1940年,開办特产专修科,内设茶业专修班。
1942年5月,浙贛戰役打響,學校首遷云和縣。同年8月,遷校事務大致完成。[1]1943年3月,學校转迁至泰順縣司前鎮,师生多达800余人。由于司前鎮無法容納所有師生,医学院被搬迁至里光村。
1942年12月29日,行政院第606次会议決議,「國立東南聯合大學归并國立英士大學,並将其改为国立。國立英士大學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
1943年4月,正式升格为国立大学。
1943年2月19日,教育部調國立復旦大學校长吴南轩任校长,其於當日請辭,5月25日正式辭職,國立英士大學相關工作因而被擱置 。1943年5月12日,行政院会议決議,原國立暨南大學總務長、現國立東南聯合大學統籌委員會設計委員兼文学院院长杜佐周出任校長。6月2日,教育部指令國立東南聯合大學文、理、商三学院并入國立暨南大學,法学院与艺术专修科并入國立英士大學,7月底所有移交工作全部结束。而國立英士大學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3年12月22日,教育部正式委任杜佐周任校長。[3]
1945年6月6日,教育部电令恢复國立英士大學工学院。1945年7月,医学院停办,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以此基础复校。1945年11月,學校再迁永嘉縣。
1946年3月,學校奉令移址金华縣,借用原有的学校、民房、宗祠、监狱等作校舍:
由於當時學校爆發「驅杜風潮」,工学院院长周尚暫時代理校长一職。1946年6月,杜佐周辭任校長。
1946年6月,教育部調國立暨南大學校长何炳松任校长,其因病未能赴任,由杨公达继任校长。
1947年10月,教育部正式委任杨公达任校长。1947年4月23日,杨公达辭職,总务长周尚再次代理校长。1947年6月18日,教育部委任汤吉禾继任校长。
1947至1948年間,增设文理学院。
1949年3月,教育部长朱家骅任命教育部总务司长邓传楷为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其後,增設醫學院。[3]
Remove ads
學校象徵
由於學校資料過少,現已不知此款校徽於何時、由何人設計。
校徽之上乃陈英士橫刀立馬之英姿,寄語廣大英大學子「縱橫馳騁」、「雄立一方」。
大 剛 中 正
院系建設
醫學院(原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臨海縣)
农学专修科
合作专修科
特产专修科
教務處
總務處
农学专修科
合作专修科
特产专修科
艺术专修科
行政專修科
財政專修科
会计专修科
歷任校長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