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熾愛琴人

2013年史蒂芬‧索德柏執導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熾愛琴人
Remove ads

熾愛琴人》(英語:Behind the Candelabra)是一部2013年美國傳記劇情電視電影,由史蒂芬·索德柏執導、攝影和剪輯,理查·拉葛瑞夫尼斯英语Richard LaGravenese編寫劇本,改編自史考特·索爾森和艾力克斯·托利弗森(Alex Thorleifson)合著的索爾森回憶錄《燭台背後:我與利伯拉契的生活英语Behind the Candelabra: My Life with Liberace》(1988年),講述鋼琴家利伯拉契英语Liberace過去十年的生活以及他與索爾森的關係。由麥克·道格拉斯飾演利伯拉契,麥特·戴蒙飾演索爾森。傑瑞·溫特勞勃英语Jerry Weintraub擔任執行製片人。

事实速览 熾愛琴人 Behind the Candelabra, 類型 ...

電影於2013年5月21日在第66屆坎城影展舉行全球首映,並角逐金棕櫚獎[1]。在美國,《熾愛琴人》於2013年5月26日HBO播出,而英國則於2013年6月7日院線上映[2]。電影在影評界收穫正評居多,道格拉斯與戴蒙的表演受到肯定。該片為德琵·雷諾在2016年去世前最後亮相的銀幕角色。

Remove ads

剧情

1977年,18岁的斯科特·索尔森英语Scott Thorson (Scott Thorson)在好莱坞担任动物驯养员,在洛杉矶一家同性恋酒吧邂逅制片人鲍勃·布莱克(Bob Black)。在对方的鼓动下,他离开了养父母的家,寻求更高收入的工作。布莱克介绍他认识了著名钢琴家李伯拉契英语Liberace(Liberace),李伯拉契对这位年轻俊朗的男子一见钟情,并邀请他们到后台以及他在拉斯维加斯的豪宅做客。

索森注意到李伯拉契所养的一只狗出现短暂性失明,便凭借自己的兽医助理经验出手治疗。这次表现令李伯拉契印象深刻,于是雇佣索森成为他的“助理”,并让他在舞台上开着劳斯莱斯豪车为其出场伴驾。

随着关系升温,索森搬入李伯拉契家中,两人开始交往。索森自称是双性恋,李伯拉契则坦言自己虽尝试爱女人但只被男性吸引。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李伯拉契还讲述了自己年少时被装扮成修女的天使“神圣治愈”的神秘经历。

不久,李伯拉契开始试图将索森塑造成自己年轻版的模样。他要求整形医生杰克·斯塔茨(Dr. Jack Startz)对索森动手术以更接近自己的长相,甚至还打算收养索森为养子。斯塔茨开出减重药物,索森由此染上毒瘾,同时也对李伯拉契日益强势的控制欲感到不满,而李伯拉契出于公众形象考量拒绝公开两人的关系,这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到1982年,随着索森的毒瘾加剧、李伯拉契转而青睐更年轻的舞者凯瑞·詹姆斯(Cary James),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李伯拉契提出开放式关系,索森陷入猜疑与暴怒,最终被赶出家门。

不甘心的索森雇佣律师向李伯拉契提起诉讼,索赔一亿美元的赡养费(palimony)。1984年,分手费诉讼开庭,索森详细描述两人的五年同居经历,而李伯拉契则全面否认有性关系。最终,索森接受和解方案,获得7.5万美元、三辆汽车和三只宠物狗。

1986年12月,李伯拉契致电索森,表示自己病重,并邀请他前往棕榈泉相见。两人最后一次会面情感真挚,不久后李伯拉契于1987年2月病逝,死因被证实为艾滋病。索森参加了李伯拉契的葬礼,脑海中浮现起李伯拉契在天堂载歌载舞、吊着威亚升空的最后演出画面。 [3] [4]

Remove ads

演員

制作

Thumb
利伯拉斯镶嵌水钻的Excalibur汽车,用于影片制作

早在1999年,制作人凯瑞·伍兹英语Cary Woods就购入了Jason FriedbergAaron Seltzer编写的一部剧本,首次启动有关李伯拉契英语Liberace传记电影的开发工作。[6]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在拍摄《毒品网络》(2000年)期间首次与迈克尔·道格拉斯探讨拍摄李柏拉斯题材电影的可能性,但当时难以找到一个与传统传记片不同的叙事角度。[7] 直到2008年夏天,索德伯格才联络编剧Richard LaGravenese英语Richard LaGravenese,提出改编斯科特·索尔森英语Scott Thorson回忆录《《烛台之后:我与李柏拉斯的生活》英语Behind the Candelabra: My Life with Liberace 》的想法。[8]

2008年9月,影片正式官宣,马特·达蒙即将出演索尔森,而道格拉斯正洽谈饰演李柏拉斯。[9]

隔年,道格拉斯确认出演李柏拉斯,与达蒙搭档。[10]

由于多家好莱坞制片厂认为该片“太同性恋”,索德伯格在后续几年内难以筹资,项目多次搁浅。[11] [12] [13]

最终,该项目由HBO电影接手,影片于2012年用时30天完成拍摄,预算为2300万美元。[14]

评价

专业评价

本片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评论聚合网站烂番茄根据108位影评人的评价给予94%的新鲜度,平均得分为8.1/10。该网站的评价共识写道:“本片在亲切表达之余不失诚实,迈克尔·道格拉斯与马特·达蒙的精彩演出,加之史蒂文·索德伯格一如既往的锐利执导,使《烛台之后》成就斐然。”[15]

Metacritic根据30篇主流媒体评论打出加权平均分83分(满分100分)。[16]

《卫报》的彼得·布拉德肖英语Peter Bradshaw为该片打出四星(满分五星),并表示:“作为一部黑色喜剧,也作为一幅关于名人孤独的肖像,《烛台之后》风格独特、效果出色,道格拉斯与达蒙的演出极具娱乐性。”[17]

收视率

本片于2013年5月26日首次在美国HBO频道播出,吸引了240万观众收看。紧接着的重播又吸引了110万观众,总收视人数达到350万。[18]

该片成为自2004年以来HBO电视电影中收视率最高的一部。[19]

票房

本片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进行影院发行,票房收入达到1330万美元。[20]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