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雷泽河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弗雷泽河谷(英語:Fraser Valley)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定义根据使用者有所不同。在不列颠哥伦比亚以外,“菲沙河谷”泛指弗雷泽河从其在落基山脉的源头到乔治亚海峡河口湾的整个流域的所有河谷地区;但在不列颠哥伦比亚以内,“菲沙河谷”则专指弗雷泽河离开菲沙峡谷(弗雷泽河从内部高原进入并穿过海岸山脉的中游河段)后、霍普镇东面的科基哈拉河(Coquihalla River)河口以西一直到鲁鲁岛分流为止的下游部分,即低陆平原境内的河段加上其各个下游支流在弗雷泽低地中的全部集水区,延伸包括一直到美加边境的所有地区(虽然有一部分并不属于弗雷泽河水系)。
不列颠哥伦比亚所定义的菲沙河谷还进一步被处于苏马斯山东北角山麓的维德河口分为菲沙上河谷(Upper Fraser Valley)和菲沙下河谷(Lower Fraser Valley)两部分。而历史上菲沙下河谷在克米兰岛(McMillan Island)和兰里堡(Fort Langley)西侧萨蒙河(Salmon River)河口上游的河段曾被分开称为菲沙中河谷(Central Fraser Valley),直到1995年负责管辖此地区的中菲沙河谷区域局(Central Fraser Valley Regional District)被撤销后拆散。下河谷所有能受到潮汐影响的河段都被统称为“菲沙潮区”(Tidal Fraser Area),涵盖了河口湾一直到米逊桥的全部河段,甚至包括了支流上的匹特湖(Pitt Lake},北美洲最大的潮汐湖)。
在行政区划上,菲沙河谷分别由大温哥华区域局和菲沙河谷区域局管辖,分界线大致在斯泰夫河(Stave River)河口下游的西经122.46度经线。河谷地区主要的人口中心是大温哥华地区、阿伯茨福德和奇利瓦克。
Remove ads
历史

弗雷泽的下游河段在哈尔魁梅林语中被原住民称作“Stó꞉lō”(意思是“河”),这个词之后也成为了英语中对当地原住民部落的称呼。然而这些久居河谷的原住民的土地权并没有在1846年的俄勒冈条约中被考虑到,而是由美国和英国自主宣称土地主权,使得英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与原住民冲突而无法有效控制河谷地区。在1858年菲沙峡谷淘金潮兴起后,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菲沙河谷,英国人因为没有原住民的配合无法维持秩序,导致原住民与白人矿工之间的弗雷澤峽谷戰爭爆发。战争最终以当地总督詹姆斯·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1803~1877)与原住民酋长和解并签署了一系列保证管控移民和采矿行为的条约而告终。
进入20世纪后,河谷地区因为蒸汽船贸易的使用开始工业化,最终促进了公路和铁路建设,并进一步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如今河谷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国家铁路的横贯大陆铁路线、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号公路(加拿大横贯公路)和7号公路。
菲沙河谷东部在阿伯茨福德和奇利瓦克之间的苏马斯山(Sumas Mountain,因为在南面10公里外的美加边境另一侧有一座同名山峰,因此也称“加拿大苏马斯山”)南面与维德山(Vedder Mountain,北喀斯喀特山脉的一个狭小支脉)之间的平原地区原先是一个面积约3,600公頃(8,900英畝)但旱季深度只有2.7米(9英尺)的淡水湖,叫做苏马斯湖(Sumas Lake,源自哈尔魁梅林语“Semá:th”和努克萨克语“Semáts Xácho7”,意思是“平湖”[3]),周边是生态茂盛的广阔湿地,曾是弗雷泽河的左岸反向支流苏马斯河(Sumas River)中游最重要的水体,并且是当地原住民重要的渔猎来源[4][5]。然而在1894年,弗雷泽河下游流域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洪水,使得整个河谷两岸和苏马斯湖附近都变成了泽国。为了防洪并且消除蚊虫滋生(同时也是为了填湖造田鼓励白人定居),毕诗电力公司(BC Electric)的工程师弗莱德·辛克莱(Fred Sinclair)在1920年代初期提出了用人工渠将苏马斯湖排干的计划,并且在1924年成功将奇利瓦克河下游和苏马斯湖的水全部导入新建的维德运河(Vedder Canal)中。苏马斯湖被排干后,所暴露出的湖底土地在1930年代以每英亩60~120加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了定居者作农田和牧场——也就是现在的苏马斯草原(Sumas Prairie),原址上所剩的水体仅有苏马斯河的支流萨尔溪(Saar Creek)和苏马斯排水渠(Sumas Drainage Canal)两个。
Remove ads
地理

在流过菲沙峡谷的激流之后,弗雷泽河在内陆超过100公里(62英里)的耶鲁几乎到达海平面高度。虽然菲沙峡谷从地理上来说在耶鲁就已经结束(因为从下游水运的可通航性在耶鲁已到达极限),但霍普通常被认为是峡谷的最南端。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加拿大横贯公路在霍普开始改向北转并变成了较窄的公路,同时也因为在索普下游沿岸的洪泛平原开始和菲沙河谷其余地区一样变得很宽,而霍普下游30公里(19英里)的阿加西斯镇(Agassiz)有时被认为是弗雷泽三角洲的真正始点。
菲沙河谷是低陆平原生态区域最大的地形区。在末次冰期,现在的河谷地区是被冰原覆盖。等冰川化退后,原先被覆盖的土地先是被融水淹没之后漫漫露出,最终形成了现今的低地。许多弗雷泽河的下游支流也拥有自己的洪泛平原,与弗雷泽河的春汛相应,包括哈里森河(Harrison River)、奇利瓦克河(Chilliwack River)、哈茨奇溪(Hatzic Creek)、斯泰夫河(Stave River)、阿卢埃特河(Alouette River)、匹特河(Pitt River)和高贵林河(Coquitlam River)。乔治亚海峡的潮汐可以顺着弗雷泽河反涌到米逊和阿伯茨福德。匹特河上游的匹特湖(Pitt Lake)虽然在山区,但因为海拔太低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潮汐湖之一。牛轭湖和沿岸泥沼是弗雷泽河下游常见的地貌,也因此产生了河中众多怪形狭长的岛屿。


Remove ads
现今菲沙河谷的土地使用十分多样,温哥华、素里和阿伯茨福德的城区和工业中心、郊区的高尔夫球场和公园、到乡镇地区的乳畜牧场和园艺农场应有尽有。
菲沙河谷的农业用地大多受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农耕保留地》(Agricultural Land Reserve)条约的保护并进行精耕细作。菲沙河谷虽然只占不列颠哥伦比亚总面积很小的一部分,每年的农业收入却超过全省的一半。而整个河谷(特别是阿伯茨福德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最靠北的地区[6]。
气候
在冬季,菲沙河谷有时会作为一个让加拿大西部上空的极寒北极气团通过的出口,而显著影响美国西岸一直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天气状况。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泄出菲沙河谷的强风会吹到乔治亚海峡和胡安·德·富卡海峡较暖的水域,造成类似大湖效应的大规模降雪,特别是在当气团撞上奥林匹克山脉后的安吉利斯港到史魁恩一带地区[7]。菲沙峡谷的干冷空气也可以吹到湿暖的东太平洋上,产生一排排的对流云和阵雨并通常组成低气压系统,然后再返回到加拿大以南的沿海地区,通常让低纬度也出现不寻常的降雪。
Remove ads
Remove ads
人口构成
另见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