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葉逸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葉逸芳(1913年11月12日—2002年8月),原名葉信卿,曾用筆名葉恭[2]、易舫[2]、葉舫[3]、易方[3][1]、逸芳[2],生於寧波,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電影從業者,主要從事編劇、宣傳工作,兼為電影歌曲作詞,亦曾執導電影。1956年移居香港,繼續從事電影編劇及宣傳。次子葉榮祖亦是香港電影從業者,次媳蔣芸亦曾任電影編劇。
Remove ads
生平
據葉逸芳自述,他原名葉信卿,在1913年11月12日生於寧波[註 1];父親早逝,五歲時與兄、姊、妹隨母親移居上海。[4]:201
他在學時期已熱衷寫作,1929年(16歲)起受聘於報刊參與編採工作,認識了一些電影界人士後,開始以筆名「葉逸芳」撰寫影評。19歲被藝華影片公司的宣傳部門羅致。[3]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藝華停業,葉逸芳離職,曾加入抗日部隊的戰地服務隊,後獲友人介紹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3][註 2]。1938年曾赴英屬香港謀求發展,因病返回上海。同年藝華復業(上海孤島時期),葉逸芳遂重投藝華[3][4]:202-203,成為宣傳部門主管[5];1939年藝華的期刊《藝華畫報》復刊,亦由他擔任主編[6]。同時開始為藝華撰寫劇本,編劇處女作是1940年上映的《刺秦王》[4]:203。日軍全面佔領上海後,藝華被合併到被日本人控制的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葉逸芳不欲為其工作,離開電影界,經營小買賣維生。[3]
抗日戰爭結束,葉逸芳在1940年代後期自組新時代影片公司、五華影片公司,製作電影,仍自任編劇[3]。1948年自資在上海大木橋興建了一個片廠,除供自家影片拍攝之用,亦租予其他公司,如崑崙影業公司的《武訓傳》(1950年)、大光明影業公司的《和平鴿》(1951年)都曾在該片廠拍攝。[4]:206-207
除了編劇工作,他亦為電影歌曲作詞,詞作中以1948年上映的《六二六間諜網》插曲《假正經》流傳最廣[3],1940年《千里送京娘》的歌曲成為李麗華在歌唱事業上的成名作[7][4]:203。葉逸芳亦曾執導電影,導演處女作是1942年上映的《花月良宵》[3]。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葉逸芳曾在1951年赴英屬香港,南下電影人張善琨、周克勸他不要返回中國大陸,但他堅持返回。1952年在三反五反運動期間被定為資本家,遭到批鬥,其員工歸入上海電影製片廠。葉逸芳遂申請離開中國大陸,至1956年獲得批准,移居香港。[4]:208
據葉逸芳憶述,移居香港之初他曾以化名撰寫三部電影劇本,兩部由鍾情主演、一部由丁瑩主演,未透露具體名稱[4]:208。1958年接受導演朱石麟之邀,加入左派(親共)電影公司鳳凰影業擔任編劇;因感薪酬不足,又自行接觸同在左派的舊識——長城電影製片的片廠主管沈天蔭,獲長城聘為宣傳主任,同時也為長城撰寫劇本,這時期的劇本多署名「易方」。葉逸芳稱,對當時左派來說,他屬於思想「落後」、「政治面貌不清」,不宜寫時裝片,所以這時期作品以古裝片為主。[3][4]:208-209[註 3]
1967年轉投屬於右派(親中華民國)的邵氏兄弟,擔任編劇,直至1973年。期間其子葉榮祖亦開始在邵氏擔任導演,父子曾以一編一導形式在《鬼谷神女》、《黑店》兩片合作。[3][8][9][4]:212-213
Remove ads
家庭
葉逸芳有四子及一女,兒子分別取名為念祖、榮祖、敬祖、仰祖,名中的「祖」字為祖國之意;女兒名銘玉。長子至三子皆在日佔時期出生,1956年葉逸芳移居香港時,僅其妻、幼子與女兒相隨,長子至三子都留在上海讀書。其中次子葉榮祖長大後亦進入香港電影圈,他約在1972年與來自台灣的女作家、電影編劇蔣芸結婚,1990年代離婚。1970年葉逸芳代表邵氏赴日本洽談電影《獨臂刀大戰盲俠》相關事宜時,女兒葉銘玉正在當地留學,為父親擔任傳譯。2003年(葉逸芳逝世後翌年),葉榮祖死於急性肺炎。[4]:204, 208, 212[10]
電影作品
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的《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五:摩登色彩──邁進1960年代》一書,對葉逸芳作品有較完整的整理[2],下表按此作為主要主源,附以其他來源補充:
Remove ads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