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象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象棋
Remove ads

蒙古象棋(ᠮᠣᠩᠭᠣᠯ
ᠰᠢᠲᠠᠷ᠎ᠠ
,漢文音譯喜塔爾沙特拉[1]沙塔拉[2],是流行蒙古的象棋遊戲,目前流傳的是棋盤六十四格的規則,另一是百格棋盤的蒙古大象棋已少見。

Thumb
内蒙古博物馆所藏蒙古象棋

歷史

蒙古象棋形制與名字與波斯象棋类似,但近代時走法已如同国际象棋簡化版。

起源

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同出一源。关于它的历史,一般說法是來自波斯象棋,然後傳入蒙古。蒙古象棋的将軍音可叫“夏剌”[3],也同於波斯象棋的沙阿,此詞來自波斯語Shāh Māt

有关蒙古象棋的来源有人说是源于西藏,之后随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据考证,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首先在西藏并无此棋的流行。再从蒙古象棋名称分析,可以说是波斯象棋棋名沙特兰兹的转音。其次蒙古象棋的子路运行法,在蒙古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波斯象棋的旧制,即象走田字但無塞象眼,卒子只能一格一格前进,以及王在左边等旧制。因此,此棋传入蒙古草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之际,从古代波斯传入蒙古地区,并在蒙古民间广泛流行起来,只是由于过去几百年停留在原始阶段,其招法毫无改进,连专门着法记录和评论符号都还没建立起来,渐渐地就落后了。[原創研究?]

记载

关于它的起源及传入蒙古草原的年代,在蒙古文献中未见记载。但在民间谚语中却常提到此象棋。直到清代《口北三厅志》转引明人的《艺仙集》介绍蒙古象棋的棋步走法及其规则,才开始为世人所注目。 据《绥远通志稿》中载,以死一方官长为终局。

据清朝葉名澧桥西杂记》载,蒙古象棋的棋制和着法是:“局纵横九线,六十四罫。棋各十六枚:八卒、二车、二马、二象、一炮、一将,别以朱墨,将居中之右,炮居中之左,车,马、象左右列,卒横于前,棋局无河界,满局可行,所谓随水草以为畜牧也。其棋形而不字,将刻塔,崇象教也。象改驼或熊,迤北无象也。卒直行一罫至底,斜角食敌之在前者,去而复返,用同于车,嘉有功也。马横行六罫,驼可斜行九罫, 因沙漠之地,驼行疾于马也。车行直线,进退自由。群子环击一塔,无路可出。始为败北”。

規則

棋具

a8 b8 c8 d8 e8 f8 g8 h8
a7 b7 c7 d7 e7 f7 g7 h7
a6 b6 c6 d6 e6 f6 g6 h6
a5 b5 c5 d5 e5 f5 g5 h5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蒙古象棋初始佈置
  • 棋盘以前用單色棋盤[4],後來同国际象棋棋盘,一个正方形的棋盘,由颜色一深一浅、交替排列的八格共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
  • 棋子分为两色,浅色的称白子,深色的称黑子,一共三十二个,双方各执十六个棋子。以下国际象棋的名稱對應即每方都有一王、一后、双车、双象、双马和八卒。
蒙古象棋初始佈置
↓車 ↓馬 ↓駱駝 ↓王 ↓虎 ↓駱駝 ↓馬 ↓車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車 ↑馬 ↑駱駝 ↑王 ↑獅 ↑駱駝 ↑馬 ↑車
Remove ads

行棋

象棋的棋子和规则在各地均有所不同,以1997年内蒙古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的《蒙古象棋竞赛规则》[4]為主。

更多信息 蒙古文, 意思 ...
Remove ads

術語

更多信息 漢語音譯, 國際音標 ...

圖嘿

圖嘿是一種以點數差距來比較雙方實力的傳統規則,類同圍棋的貼目。指將贏的一方在殘局階段不將對方吃光剩王,而以車或虎開始叫將,接下來每著必須用連將,但不得造成局面反覆,最後將死,中途叫將次數即為圖嘿數。如果是一般將死、殘局前就將死、或吃光對方,則勝方只得一圖嘿。其描述一般可以XN圖嘿表示,其中X表示途中第二次叫將的棋子名,但若只有一次叫將或用兵叫將則改第一次叫將的棋子名,N為中途叫將的次數。也直接簡稱XN

通常將贏的一方會將敵方吃到剩一王一兵,留兵的原因是比較易控制,才能無慮擺成連將的型態。[4]


a8 b8 c8 d8 e8 f8 g8 h8
a7 b7 c7 d7 e7 f7 g7 h7
a6 b6 c6 d6 e6 f6 g6 h6
a5 b5 c5 d5 e5 f5 g5 h5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1.車C7-A7 王A8-B8 2.駝C5-D6 王B8-C8 3.兵B6-B7#

白方將死前,連將二次,第二著為駝,所以得到二圖嘿,名為駝二圖嘿


a8 b8 c8 d8 e8 f8 g8 h8
a7 b7 c7 d7 e7 f7 g7 h7
a6 b6 c6 d6 e6 f6 g6 h6
a5 b5 c5 d5 e5 f5 g5 h5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1.虎E7-C7 王B8-A8 2.兵A6-A7#

白方將死前,連將一次,所以得到一圖嘿,名為虎一圖嘿


a8 b8 c8 d8 e8 f8 g8 h8
a7 b7 c7 d7 e7 f7 g7 h7
a6 b6 c6 d6 e6 f6 g6 h6
a5 b5 c5 d5 e5 f5 g5 h5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1.虎B7-F7 王E8-D8 2.駝C5-E7 王D8-C8 3.車A7-C7 王C8-B8 4. 馬E5-D7 王B8-A8 5.兵B6-B7#

得到四圖嘿的塔拉寶得。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