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蔣培坤

中国异议人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蔣培坤
Remove ads

蒋培坤(1934年11月15日—2015年9月27日),中国文艺理论家、人权活动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大成村。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助教、讲师、教授、美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独立中文笔会荣誉理事。他的妻子丁子霖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前副教授。他们17岁的儿子蒋捷连英语Jiang Jielian,于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中在木樨地丧生,他们后来发起天安门母亲运动,呼吁平反六四。2015年9月27日去世。[1]

事实速览 蒋培坤, 出生 ...
Remove ads

早年生平

1934年11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北黄土塘镇大成村。 1954年,无锡市怀仁中学初中毕业。 1957年,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 1961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研究生毕业。 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助教。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 1968年,中国人民大学撤销,下放到江西省余江县五七干校劳动。 1970年11月,与同事丁子霖结婚。[2] 1971年,返回北京,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学院文艺系任教,后任该院学报编辑。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回该校语言文学系任讲师。 1981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 1984年,加入北京市九三学社。 1985年,越级提升教授。 1986年,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兼任该校美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应邀为北京师范大学刘晓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3]

Remove ads

天安门母亲运动

  • 1989年6月3日夜,蒋培坤和丁子霖的17岁儿子蒋捷连英语Jiang Jielian北京市木樨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戒严部队枪杀。[4]
  • 1993年,因参与丁子霖发起的“天安门母亲”群体,被中国人民大学撤销美学研究所所长等一切职务,停止招收研究生,停止一切教学与研究活动。[5]
  • 1994年,同丁子霖一起被监视3个月。
  • 1995年,同丁子霖一起被秘密关押43天。[6]
  • 199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责令提前四年退休;与丁子霖一起获法兰西自由基金会记忆奖。
  • 1999年,因参加“六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与丁子霖一起,接受北京市国安局官员的分别“谈话”。[7]
  • 1999年5月,因参与起草《自由与公民权利宣言》、《社会公正与公民权利宣言》,与丁子霖一起获意大利亚历山大·兰格基金会人权奖。
  • 2000年,与丁子霖一起赴湖北、重庆、成都会见几位难属,整个行程被置于各地国安部门严密监控之下”[7];因接待路易丝•惠勒•斯诺夫人、以及苏冰娴被扣与北京国安发生冲突[8]
  • 2004年,丁子霖、张先玲、黄金平因“文化衫”事件被刑事拘留,为此展开营救活动,与其他难属一起举办“六四十五周年”活动。
  • 2008年,参与《零八宪章》首批签名。[9]
  • 2009年9月,当选独立中文笔会荣誉理事。

自1993年起,凡重要的难属活动均戮力参加,在长达20多年里,与丁子霖一起,遭受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严密监控。自1995年“天安门母亲”难属群体的最早一份致人大常委会的公开信起,均参与起草。此外,还单独撰写了不少文章,收集在《丁子霖——六四受难者名册》、《生者与死者》、《寻访六四受难者》三本书中。[10]

2015年9月27日,蒋培坤在江苏省无锡市郊家中因心脏病去世。

Remove ads

主要作品

  1.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与他人合作,全国高等学校选编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
  2.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
  3. 《简明美学原理》(与他人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4. 《古希腊罗马美学和诗学》(与丁子霖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5. 《审美活动论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6. 《美学概论》(与周忠厚、丁子霖合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
  7. 《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文论选评》(与连铗、周忠厚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8. 《生者与死者:为了中国的明天》(与丁子霖合著,香港:中国人权出版社,2000年)

奖项

更多信息 年份, 奖项 ...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