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来八色鸫

八色鸫科八色鸫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来八色鸫
Remove ads

马来八色鸫学名Pitta moluccensis),又名蓝翅八色鸟,是八色鸫科八色鸫属的一种,牠與三種其他的八色鳥構成超種,分別是藍肩八色鳥P. brachyura)、八色鳥P. nympha) 和紅樹八色鶇P. megarhyncha)。藍翅八色鳥是一種色彩豐富的鳥類,牠具有黑色的頭部、眼睛上方有一條黃褐色的條紋、白色的頸圈、綠色的背部、藍色的翅膀、黃褐色的腹部以及紅色的腹部區域。牠的分布範圍從印度延伸至馬來西亞、印尼、華南和菲律賓。牠的棲地是潮濕的林地、公園和花園,避開茂密的森林。主要以昆蟲和蠕蟲為食。牠在春季繁殖,築一個凌亂的球形巢在地面,通常靠近水源和樹根間。一次產下約五顆蛋,雙親輪流孵蛋,約十六天後孵化。

Thumb


事实速览 马来八色鸫,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類

藍翅八色鳥由德國博物學家菲利普·路德維希·施塔蒂烏斯·米勒於1776年描述,並給予二名法名稱Turdus moluccensis[2] 繆勒的描述基於布豐伯爵在其《自然史彩繪圖譜》Planches Enluminées D'Histoire Naturelle中出版的“莫魯克斯鶇”圖像。[3][4] 法語名稱和種小名moluccensis指的是摩鹿加群島,這是一個錯誤,因為該物種的分布範圍並未延伸到這麼東邊。於1963年修正模式產地為馬來半島的馬六甲[5][4] 該物種現今被歸入法國鳥類學家路易·皮耶·維亞律於1816年引入的八色鳥屬Pitta)。[6] 該物種為單型種[7]

藍翅八色鳥與藍肩八色鳥P. brachyura)、八色鳥P. nympha) 和紅樹八色鶇P. megarhyncha) 形成超種

描述

Thumb
張開翅膀曬太陽

藍翅八色鳥體長約180至205 mm(7.1—8.1英寸),頭部為黑色,具黃褐色的眉紋,下巴為白色,腹部為黃褐色。肩膀和背部呈綠色,翅膀為亮藍色,腹部呈紅色。[8] 喙為黑色,眼睛為棕色,腿部為淡粉色。[9] 牠的尾巴非常短。[10][11] 幼鳥的羽色圖案與成鳥相似,但顏色較黯淡。牠與紅樹八色鶇相似,但可通過較短的喙來區分。牠的叫聲被轉錄為taew-laew taew-laew[8]

分布與棲地

藍翅八色鳥常見於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並曾在澳大利亞聖誕島台灣香港被記錄為迷鳥[1] 牠的棲地是低地亞熱帶熱帶森林[12]

藍翅八色鳥棲息於多種環境中,海拔高達800米(2,600英尺),包括闊葉林、公園、花園和紅樹林,[8]但避開茂密的熱帶雨林。[10]

牠的分布範圍包括東南亞和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從緬甸中部向東穿越泰國並延伸至馬來半島。[10] 藍翅八色鳥是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的冬季訪客,也是菲律賓和爪哇的迷鳥。[13] 牠在澳大利亞西北部海岸非常罕見。[9]

飲食

藍翅八色鳥主要以蠕蟲和昆蟲為食,牠們在地面或低矮的樹枝或棲木上捕獵食物。[10][14] 牠們也會吃有硬殼的蝸牛。[14][15][16]

繁殖

在繁殖季節,藍翅八色鳥築造一個大型的巢,通常位於地面上,由樹枝、根、草、樹葉和苔蘚構成。這個球形而凌亂的巢有一個側面入口,經常在靠近水源的樹根間被發現。[11] 在馬來半島的繁殖範圍內,藍翅八色鳥每年會在五月初到七月末之間產卵。[17] 雌鳥會產下4至6顆帶有紫色斑點的白色或奶油色蛋,雙親輪流孵蛋15至17天。[11]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