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幾內亞彩虹吸蜜鸚鵡

舊世界鸚鵡科吸蜜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幾內亞彩虹吸蜜鸚鵡
Remove ads

椰果鹦鹉學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台湾作新幾內亞彩虹吸蜜鸚鵡)又称虹彩吸蜜鹦鹉彩虹鹦鹉五彩绯胸鹦鹉绿颈吸蜜鹦鹉吸蜜鸚鵡颜色鲜艳,拥有8个亚种。[1]

事实速览 新幾內亞彩虹吸蜜鸚鵡, 保护状况 ...

体长25-30公分,体重120-130。分布在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澳大利亚东部、北部等地。此外,自20世紀初,椰果鹦鹉也發現在香港華南地區繁殖。

椰果鹦鹉聪敏机灵,不但能学会各种把戏,而且语言能力也相当不错。

野生状态下,它们生活在低地森林等处,成群结队,快速飞行。自然,它们的食物主要为花蜜花粉,也吃漿果、嫩叶、昆虫。18-20月时公鸟成熟,母鸟则需两年。十二月份为其发情期,但一般全年都可交配。每窝产两到三枚,孵化期25天,羽化期7-8周。

Remove ads

分類

椰果鹦鹉屬於舊世界鸚鵡科,包含在分類學的鸚形目之下。

椰果鹦鹉常被人認為包含了紅領吸蜜鸚鵡(T. rubritorquis)這個亞種,但今日大多數的專家論點認為兩者是獨立開來的。[2][3]此外,在1997年的一個複審中建議將小巽他群島上一些最有特色的吸蜜鸚鵡分開來做為獨立品種,也就是日落吸蜜鸚鵡 (T. forsteni)、金盞吸蜜鸚鵡 (T. capistratus)以及葉吸蜜鸚鵡 (T. weberi).[4]這些都正在逐漸的被專家分類。[2][3]

Thumb
Museum specimen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