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螣蛇十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螣蛇十二
Remove ads

螣蛇十二,又稱為仙后座ρRho Cassiopeiae)是一顆黄特超巨星,位於仙后座。即使距離地球11650光年,仍然可以用肉眼觀測到它(南半球不可見),因為它的亮度為太陽的35~65萬倍[2]。螣蛇十二的直徑為太陽的450倍(6.3億公里),絕對星等為−7.5等[2],為已知最明亮的恆星之一。雖然它與太陽的表面溫度相仿,不過適居區却距離恆星遠達450天文單位。黃特超巨星是相當稀少的一種恆星,在銀河系中目前只發現7顆,不過在仙后座中另有一顆黃特超巨星仙后座V509[3]。螣蛇十二沒有伴星,且屬於半規則變星

事实速览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特性 ...
Thumb
螣蛇十二在仙后座的位置
Thumb
黃特超巨星仙后座ρ(450 R☉)與手槍星(340 R☉)、参宿四(1000 R☉)、大犬座VY(2100 R☉)、以及太陽(1 R☉)的大小比較。太陽在此圖中幾乎只相當於一個畫素大小。
Remove ads

觀測

約翰·拜耳於1603年出版的星圖《測天圖》中的拜耳命名法已經將螣蛇十二編號。約翰·佛蘭斯蒂德於1712年的星表中提出依赤經編號的佛蘭斯蒂德命名法將它編號為仙后座7(7 Cassiopeiae)。

螣蛇十二的光度並不很穩定。它目前的視星等是4.5,但在1946年它的視星等曾降到6,表面溫度在恢復原亮度前曾下降到大約4000 K[4]。1893年時也曾發生因為表面噴發而使亮度下降的類似狀況,而噴發週期大約是50年。2000至2001年時該恆星再次噴發,是已知規模最大的恆星物質噴發事件之一,噴發物質量相當於地球質量1萬倍或太陽質量3%[4]。2000年夏季威廉·赫歇耳望遠鏡對它的觀測發現表面溫度在數個月內從7000下降到4000 K。

以上觀測也發現了螣蛇十二已經成為超新星(雖然超新星的光尚未到達地球)或即將在不久後變成超新星的證據,因為它已經將大多數的核融合物質消耗殆盡。假設它的噴發持續以近年觀測到的噴發率持續進行,它在之前1萬年中已經喪失了大約20倍太陽質量的物質[5]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