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衛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衛玠(286年—312年),字叔寶,小字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人,太尉卫瓘之孙,西晉太子洗馬

事实速览 姓, 名 ...

生平

衛玠自幼就容貌俊美,五歲時,祖父衛瓘就不無疼愛的感嘆道:「這孩子相貌氣宇皆非凡品,可惜我老了,怕是見不到他將來的成就了啊。」稍長到了十三、四歲時,乘羊车到街上逛街,眾人都爭相圍堵,稱他為“璧人”[1]。衛玠的舅舅驃騎將軍王济,亦具丰姿,但每见到衛玠便嘆說:“珠玉在前,覺我形穢。”又說“與玠同遊,炯若明珠之在側,朗然照人耳。”

長大後,衛玠受社會風氣使然,也喜歡清談玄學,探討生死幽冥之事,但因為他自幼便體弱多病,其母親對此便感到忌諱,屢次禁止他談論玄學,但遇到實在忍不住想發表言論的場合,衛玠依然高談闊論,其言詞往往通透精微,甚得旁人佳譽。琅邪王氏的子弟王澄有高名,一向都信服衛玠,每次聽到衛玠的發言,都歎息絕倒。故當時的人們為之語:「衛玠談道,平子絕倒。」王澄及王玄、王濟並有盛名,但學識皆在衛玠之下,故世云「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衛玠後娶樂廣之女,裴叔道說:“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所謂秦晉之匹也。”衛玠曾經跟樂廣討論,衛玠問:“人為什麼會做夢?”樂廣說:“是因為想像。”[2]時稱“樂廣有何晏之緒,衛玠得王弼之音”。

晋怀帝时,天下大亂,時任散騎侍郎的衛玠想帶母親南逃至江夏[3],但母親捨不得哥哥衛璪,哭鬧著不肯南逃,衛玠不得已,好說歹說,以門戶大計的道理才把母親哄好。兄弟倆分別時,衛玠向衛璪說道:「人生在世,講究得不過是忠君、孝親、愛人,此三者人之所重。如今時局不好,我帶著母親離開,忠君之事,就交給兄長了,請兄長好自為之啊。」

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到豫章,受长史谢鲲所雅重。衛玠不满于大将军王敦,或说是因为王敦曾杀其从弟王澄[4],而求向建鄴。衛玠终卒于豫章[5][6],谢鲲聞訊落淚[7]

衛玠之死有三种说法[8][4] 。一是迎合当时的审美之“看杀”,其说衛玠从豫章(南昌)至下都,观者如堵墙,衛玠劳病而死[9]。二是迎合当时的清谈之“谈杀”,其说衛玠在豫章与谢鲲彻夜长谈,后衛玠一病不起[10]。三是“病杀”,衛玠自幼身體不好[11],再加上时局动荡,这或为最有可能的说法。

Remove ads

家庭

祖父
  • 卫恒,黃門侍郎,在八王之亂中被殺
  • 卫璪,散騎侍郎,分家後,留在洛陽,於永嘉之禍中被殺
夫人
锺琰王浑卫瓘
太原王氏卫恒
卫玠

逸事

王澄每听衛玠談道,总是絕倒[15]。王澄死后,王敦见到衛玠,对谢鯤说:若平子若在,當復絕倒[16][17]

不同於祖父的不近人情,衛玠個性溫和平穩,認為他人若辦事能力平庸,可以情恕;非故意做錯事情,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怒之容。

注釋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