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實習醫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實習醫師是一個醫學相關的專業術語,是指即將完成或已經完成醫學院學業並擁有醫學學位,但尚未取得正式執照,因而不可於沒有監督的情況下獨立執業的受訓醫師。医学教育通常提供一個實習培訓期,包含學術和實作的醫學培訓,整體計劃因國家或地區而異,其使用的術語也有所不同。
香港
在香港,任何人如獲頒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的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或通過由香港醫務委員會舉行的執業考試,須於香港醫管局下轄的公營醫院實習一年,期間每三個月輪換一個部門,其中必須包括內科及外科。實習醫生在資深醫生的指導下,學習如何診治病人、處理病歷和應對不同的臨牀狀況,經評核及格後,方可正式註冊為醫生。實習醫生的薪金為在公營醫院工作的正式註冊醫生起薪點之一半,現約為每月港幣三萬五千元。
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醫學畢業生必須在獲得認可的醫院完成一年實習,才能進行登錄。有條件登錄的這一年稱為實習年[1]。實習的醫院與跟畢業的醫學院可以不在同一州。
印尼
從印尼的公立或私立大學畢業,或從海外認可的機構畢業並經過一個適應過程之後,每位醫學畢業生必須向印尼醫學委員會(Konsil Kedokteran Indonesia)申請實習登錄[2]。委員會批准其申請後,實習生必須向衛生部(MoH)申請實習職位。衛生部接受申請後[3],實習醫師在醫院急診科、病房、門診、公共基層醫療機構接受指導訓練。完成實習後,衛生部頒予實習結業證書(Surat Tanda Selesai Internsip,STSI)。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