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让·季洛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讓·季洛杜(法語:Jean Giraudoux,(18821944)),法國小說家、劇作家與外交官,以詩意而機智的舞台對白聞名,是二十世紀法語詩劇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善於將古典神話與當代議題並置,透過語言的音樂性探討戰爭、愛情與人性的抉擇。[1]

事实速览 讓·季洛杜, 出生 ...

生平

早年與求學

1882年10月29日,季洛杜出生於法國上維埃納省貝拉克的公務員家庭。中學就讀拉卡納爾中學,1910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主修古典文學與德語,其間多次旅歐,拓展文化視野。[1]

軍旅與外交生涯

一次大戰爆發後,他自願從軍,曾於馬恩河與達達尼爾前線負傷,並獲頒戰時榮譽軍團勳章。1916年起任職法國外交部,派駐多國,國際經驗深刻影響其日後劇作對「文明衝突」與「和解」的關注。[2]

小說時期

戰後歸國的季洛杜以小說嶄露頭角,代表作《蘇珊與和平》(1921)與《西格弗里德與利穆藏》(1922)以旅行者觀點探討戰後歐洲身分認同。

劇作與路易·茹維

1928年結識導演兼演員路易·茹維(Louis Jouvet),對方將《西格弗里德》改編登台即獲成功。其後《安菲特里翁38》(1929)、《干預曲》(Intermezzo,1933)、《門口的老虎》(La Guerre de Troie n'aura pas lieu,1935)與《埃勒克特拉》(1937)奠定他在法語劇壇的地位。[3]

政治與二戰

1930年代加入激進黨,1939年任資訊部長,主張國際合作遏止戰禍。德軍佔領期間完成諷刺資本與暴政的《沙伊奧的瘋女人》(1943年創作,1945年首演)。

逝世

1944年1月31日,季洛杜於巴黎辭世,葬於帕西公墓。官方死因為急性腎衰竭,亦有其他說法見諸文獻。

創作特色

  • 語言:擅將散文式修辭移植至戲劇舞台,對白蘊含隱喻與雙關。
  • 結構:重視「理念辯證」而非寫實行動,常以二元對立推進劇情。
  • 題材:並置古典神話與現世,藉歷史鏡像反照當代。
  • 影響:經克里斯多夫·佛萊與莫里斯·瓦倫西英譯後,重塑英語劇壇對詩劇的想像。

作品列表

戲劇

  • 《安菲特里翁38》(Amphitryon 38,1929)
  • 《干預曲》(Intermezzo,1933)
  • 《門口的老虎》(La Guerre de Troie n'aura pas lieu,1935)
  • 《埃勒克特拉》(Électre,1937)
  • 《水妖》(Ondine,1939)
  • 《沙伊奧的瘋女人》(La Folle de Chaillot,1943)

小說

  • 《蘇珊與和平》(Suzanne et le Pacifique,1921)
  • 《西格弗里德與利穆藏》(Siegfried et le Limousin,1922)
  • 《貝拉》(Bella,1926)
  • 《石榴花》(Églantine,1927)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