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谢安
東晉政治家、軍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隱居東山,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世称謝東山、謝安石、謝相、謝公[1]。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2]的典范。
Remove ads
生平

初隱居東山,清談吟詩,升平四年(360年),谢安之弟谢万兵败,被废为庶人,陈郡谢氏一族再无重要的人物在朝。谢安不得不“东山再起”,入桓温幕府为司马。谢安与桓温虽然政治立场不一致,但仍然非常相得,彼此都很推崇对方[3]。后来桓温到了因立场相左而打算杀掉谢安的时候,仍然对旁人称赞谢安不已[4]。
谢安在桓温幕府不久,谢万去世,谢安以服丧为由辞职,不久又被丞相司马昱推荐为吴兴太守,任内百姓安居乐业。几年后,升为侍中。

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族诛陈郡殷氏、颍川庾氏两家三支士族,贬斥武陵王为庶人,实际控制了东晋的所有州府,声势如日中天[5][6][7]。谢安与另外两家大士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王坦之、王彪之等人联合,与之周旋[8],并于咸安元年(372年)七月简文帝病重之时,逼简文帝改写遗诏,阻止了简文帝打算将政权拱手让给桓温的打算。桓温得知以后,大怒,率军入京,欲“诛王谢,移晋鼎”,太后褚蒜子命谢安与王坦之去新亭迎接,王坦之慌乱不已,以至于在见到桓温以后倒持笏版,汗湿重衣;谢安却很镇定,不仅在临行前安慰王坦之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并在见到桓温以后,从容就席,问桓温:“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桓温笑答:“正自不能不尔耳。”二人笑着谈了很久,一场大祸化解于无形[9]。桓温后来病重,想让朝廷给他加九锡,让袁宏起草。谢安见了以后,总是借故修改,拖延时间,没几天,桓温病故,加九锡的事情也就不再被提起了[10]。
桓温死了以后,谢安为了调和晋室与桓氏的矛盾而颇费苦心。宁康二年(374年),谢安先以王坦之出领徐兖二州刺史而从桓氏取回徐州和兖州,然后又迫使桓温之弟桓冲出让扬州,转而任命其领荆州,谢安自领扬州(非今日之扬州市),终于达到“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并取得了桓氏的谅解与合作,建立起一个相对牢固的防御阵线,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苻坚。
Remove ads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11]
太元二年(377年),廣陵缺乏良將防守,謝安不顧他人議論,極力舉薦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鎮守廣陵,負責長江下游江北一線的軍事防守。謝安則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謝玄不負叔父重托,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刘牢之、何謙等人,並訓練出了在當時的整個中國最具戰鬥力的精兵——北府兵。
太元三年(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将军苻丕率步骑7万人进攻襄阳。苻坚又另派10万多人,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应敌。谢玄四战四胜,全歼秦军。战后,谢安因功晋封建昌县公,谢玄晋封东兴县侯。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10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姚苌和慕容暐等人迎战,自己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以弟苻融为先锋,于八月大举南侵。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8万兵马,分三路迎击秦军。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5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10名大将,5万主力。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谢安的事先筹划功不可没。而且谢安从战前的“围棋赌墅”到战后的“小儿辈大破贼”,自始至终一直采取极为冷静的态度,对于稳定当时建康的人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次战争的前线将领也是谢家嫡系子弟的谢石、谢玄、谢琰等人,谢家的声望达到顶峰,引起了司马氏皇室的戒备,以至于淝水战功,竟然没有封赏,直到两年后的谢安死后,司马曜方才因淝水战功追封谢安以庐陵郡公。
桓冲在淝水之战之后不久去世,临死前将桓氏子弟托付谢安。谢安为了安定「荆扬相衡」的局面,放弃了以谢玄任荆江两州刺史的机会,改以桓氏子弟出任,缓和了桓谢两大士族的关系,为东晋接下来的大规模北伐稳定了后方。[12]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起兵北伐。东路的谢玄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克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此,淝水之战前秦晋以淮河-汉水-长江一线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晋朝的版图,见右图。

北伐节节胜利以后,司马氏和部分朝臣对谢安非常猜忌[13],世人也有怀疑谢安会像王莽那样篡位夺权[14]。
谢安“素退为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于太元十年(385年)四月自请出镇广陵,都督北伐军事。不久,刘牢之于邺城被慕容垂击败,谢安不得不调整部署,将进攻转为调整以巩固黄河防线。
8月,谢安病重,自广陵还京医治,由西州门入建康[15][16],不久,于8月22日,病逝建康,享年66岁,谥号曰文靖。
谢安葬礼同霍光、王导以及桓温等人同规格,有“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缊辌车,挽歌二部,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为皇帝级别的葬礼[17]。后谢安妻刘氏去世,也用同等葬仪[18]。
到了两百年后的陈朝,谢氏家族势力没落,陈宣帝陈顼的次子始兴王陈叔陵竟挖开了谢安的坟墓,扔掉了谢安的灵柩,用谢安的墓穴安葬自己的母亲彭氏[19]。
Remove ads
兰亭诗(其一)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兰亭诗(其二)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与王胡之诗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素雪珠丽,潔不崇朝。 膏以朗煎,兰由芳凋。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外不寄傲,内润琼瑶。如彼潜鸿,拂羽云霄。 内润伊何,亹亹仁通。拂羽伊何,高栖梧桐。 颉颃应木,婉转蛇龙。我虽异迹,及尔齐踪。 思乐神崖,悟言机峰。绣云绮搆,丹霞增辉。 蒙汜仰映,扶桑散蕤。吾贤领隽,迈俗凤飞。 含章秀起,坦步远遗。余与仁友,不涂不笱。 默匪岩穴,语无滞事。栎不辞社,周不骇吏。 纷动嚣翳,领之在识。会感者圆,妙得者意。 我鉴其同,物睹其异。往化转落,运萃勾芒。 仁风虚降,与时抑扬。兰栖湛露,竹带素霜。 蕊点朱的,熏流清芳。触地儛雩,遇流濠梁。 投纶同咏,褰褐俱翔。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鸣琴。五弦清激,南风披襟。 醇醪淬虑,微言洗心。幽畅者谁,在我赏音。
与之相关的成语
【东山再起】[20] | 【围棋赌墅】[21] | 【新会蒲葵】[22] | 【雅人深致】[23] | 【一往奔诣】[24] | |
【老翁可念】[25] | 【屋下架屋】[26] | 【一往情深】[27] | 【前倨后恭】[28] | 【小儿破贼】[29] | 【謝安折屐】[30] |


后世评价
- 《晋书》评价:
- “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
- “文靖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暨于褫薜萝而袭朱组,去衡泌而践丹墀,庶绩于是用康,彝伦以之载穆。苻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温九五之心将移晋鼎,衣冠易虑,远迩崩心。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
- “太保沈浮,旷若虚舟。任高百辟,情惟一丘。”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导、安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
- 王導五世孫王儉:
“江左風流宰相,惟謝安一人而已。”
“安之宰天下,思深而道盡,復古以型今,豈一切茍簡之術所可與議短長哉!”
- “东晋朝内部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气象,是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大族间势力平衡的作法分不开的。”
- “东晋朝建立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战胜扩地。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和睦,有些力量可以对外。”
民間信仰

谢安逝世之後,民間尊奉為神祇。《海澄縣志卷之十九·方外志》:「河福庵 在縣東。祀元天上帝及謝廣惠王。按廣惠王,即晉謝安石也。陳將軍元光奉其香火入閩啟漳,漳人因而祀之。」
信仰也隨著漳州人到廈門、溫州、南洋、臺灣等地,如中國福建廈門正順宮,而在臺灣較為著名的廟宇則是高雄林園區廣應廟(俗稱王公廟)、臺南永康區大灣廣護宮、彰化花壇鄉花壇福延宮、彰化和美埤仔頭慶安宮、宜蘭五結利澤簡廣惠宮,皆是以謝安為主神。
臺灣澎湖縣便有尖山顯濟殿,主祀謝安,但尊稱為「顯濟靈王」。[36]江淮人認為謝安、謝玄生前精通音樂,甚至能指揮戰士擊鼓,死後,成為軍樂之神,最後傳入民間,成為戲神、音樂神;謝安稱老郎神,謝玄稱二郎神。[37]
家族成员
谢安在他的兄弟里面排行第三,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与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