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貝萊德

美国投资管理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贝莱德集团(英語:BlackRock Inc.NYSEBLK),也译作黑岩集团,是一家美國的投資管理公司,總部設於於美國紐約市,並在全球30個國家中設立了70個辦事處,客戶遍及100個國家。主要業務為針對法人與零售通路提供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與財務諮詢服務。旗下知名基金包括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貝萊德拉丁美洲基金、貝萊德新興歐洲基金、貝萊德世界能源基金及貝萊德新能源基金等。

事实速览 貝萊德集團, 公司類型 ...

現時,貝萊德聘用18,400名員工,在股票、固定收益、現金管理、另類投資、不動產諮詢策略等領域中,合計管理資產總值為11.6兆美元

Remove ads

歷史

1976年,贝莱德集团创始人拉里·芬克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获工商管理碩士学位[3];并于同年进入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英语First Boston工作,1978年晋升至部门管理,并在年仅31岁时成为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有望成为公司CEO[4]。但1986年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的一次投资失利造成亏损约1亿美元,促使芬克于1988年辞职[4]。此后,芬克决定创建一家专注于风险控制的投资管理公司,其理念打动了黑石集团创始人彼得·彼得森史蒂芬·施瓦茨曼,1988年,芬克向黑石集团借资五百万美元,在黑石集团办公楼内设立貝萊德的前身-黑石集團金融資產管理部門(Blackstone Financial Management[3][4]

1992年,黑石集團金融資產管理部門自黑石集團獨立,更名为貝萊德 (BlackRock)。1995年,貝萊德與PNC資產管理部門合併,發行共同基金。1999年,貝萊德透過首次公開發售股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NYSEBLK)。2000年,贝莱德開發出阿拉丁风险管理系统(Aladdin)。2005年,贝莱德吞併State Street股票研究公司。2006年10月,貝萊德與美林投资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合併,成為全美最大上市資產管理公司。2007年,贝莱德吞併Quellos集團的組合基金業務。2008年,贝莱德吞併啟動金融市場諮詢服務。

2009年6月12日,受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大衰退影响,巴克萊銀行为提振其资本充足率以135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資產管理部門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簡稱BGI)售予貝萊德,BGI是当时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規模達1.5兆美元,旗下王牌業務安碩 (iShares)在美國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場的佔有率接近五成,貝萊德則管理着約1.3兆美元資產。最终贝莱德出资66億美元現金加價值69億美元3780萬股普通股方式,約佔合併後新公司的19.9%權益,以總價135億美元完成收購。同年12月1日,兩家公司正式完成合併,合併的新公司名稱為貝萊德(BlackRock),同時繼續保有安碩品牌,贝莱德集团管理的資產跃升至约3.19兆美元,成為全球最大投資管理公司。

  • 2011年9月9日:貝萊德公布,馬凱博將加盟,出任亞太區主席,並成為環球行政委員會及環球營運委員會之成員,向主席及行政總裁勞倫斯·芬克匯報。馬凱博為滙豐香港總裁。
  • 2012年5月21日:巴克莱银行以61億美元全部出售其所持19.6%貝萊德股份巴克萊稱,在其持有的19.6%的股份中,貝萊德同意回購10億美元的份額
  • 2014年1月18日:貝萊德及其他投資者投資2.5億美元(約19.4億港元)注資雲端儲存服務公司Dropbox,而今次融資對Dropbox的估值更接近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
  • 2015年11月4日:貝萊德同意收購美國銀行規模達870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業務,以擴充其業務規模去符合新的監管要求。是項合併會將貝萊德資金管理業務規模擴大至3720億美元。
  • 2022年12月28日宣布,贝莱德和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协调了该公司在乌克兰重建中的作用。[5][6]
  • 贝莱德的一家关联公司,因涉嫌在2024年7月13日发生特朗普遇刺案之前,做空特朗普公司的股票,而受到调查,但该公司否认有此行为。[7]此外,贝莱德曾于2022年拍摄过一则广告,出现了遇刺案的枪手托马斯·马修·克鲁克斯,贝莱德随后于2024年7月15日撤下了该广告。[8][9]
  • 2024年1月貝萊德和全球基礎建設合夥公司 (GIP) 聯合宣佈雙方已達成協定,以30億美元的現金和約1200萬股貝萊德普通股约125亿美元收購GIP
  • 2024年12月貝萊德和專門從事信貸投資的HPS Investment Partners聯合宣佈雙方已達成協定,以約1210萬股貝萊德普通股约130亿美元收購HPS Investment Partners,交易後集團的私募信貸管理規模將增至2200億美元,
Remove ads

貝萊德中國投資始末

總體而言,貝萊德以較高調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但以較低調的方式退出中國市場。

貝萊德進場中國市場

  • 2015年9月7日:貝萊德釋放出對中國商業房地產有興趣的訊息[10]
  • 2017年:贝莱德在中国大陆开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2021年3月退出)[11]
  • 2021年6月:贝莱德获准在中国大陆开业,从事公募基金业务。[11]
  • 2021年9月:喬治·索羅斯華爾街日報社論上,批評貝萊德在中國的擴大投資(共同基金等)是極大的錯誤,誤判中國的政治、經濟局勢。除了會損害美國安全,也會導致投資人財務損失。貝萊德的經理人應該明白「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醞釀一場巨大危機」[12]。之後貝萊德回應,指中國和美國的關係有龐大和複雜的商業關係,無法避免投資;且執行長賴瑞·芬克(Larry Fink)認為此時機是投資中國的好時候,相信長期而言,會對世界各地投資人有益[13]

貝萊德退出中國市場

  • 退出中國市場的風聲,一開始是透過彭博社2024年1月的報導。報導指稱,貝萊德欲將2018年,於中國上海黃金地段所購的商業大樓,以原價七折賣出。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貝萊德已透過紐約的資產管理公司降價售出,希望能快速成交。貝萊德就此傳言並未回應。報導分析,以中國房地產過度拋售,供過於求的現象,此買賣應該相當不易[14]
  • 2024年9月: 彭博社報導,目前貝萊德避免在中國房地產擴大投資,除非未來中國房地產供需穩定,且投資者信心回溫。貝萊德的亞太首席投資長哈米許.麥唐納(Hamish MacDonald)認為,現在中國已不在公司投資組合的考量內,即便中國中央銀行做了很多措施,但目前未能挽回全球投資者信心。另外,無論是離岸市場或國內市場,都沒有什麼買家進駐中國。因此,貝萊德會首先考慮澳洲、日本和新加坡市場,因為「客戶們定睛亞太市場,希望多元化其全球投資組合,並不期待有額外的風險」。[15]
  • 2025年2月13日,彭博社再次透過知情人士消息,稱貝萊德於紐約的資產管理公司選擇不繳交到期的聯合貸款(syndicated loan)。又稱貸款方在2023年貸款到期時已經展期一年,並拒絕再次展期。對此消息,貝萊德並未回應[16]
  • 2025年3月,南華早報報導,此前,貝萊德因拖欠7.8億元人民幣聯合貸款(syndicated loan),而被沒收了位於上海濱水廣場商業區的兩棟辦公大樓。目前,該辦公大樓正以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不良資產專業公司鼎一公司(DCL Investments)。南華早報也引用2月時彭博社的報導,說明此次出售,比貝萊德2018年的收購價便宜了40%以上[16][17]
Remove ads

主要股東

  • 挪威政府養老基金:持股量 :7.01%[來源請求]
  • 淡马锡控股:持股量 :3.9%

参考来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