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賢愚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贤愚经》(巴利語:Bālapaṇḍita-sutta,標準藏語:༄༅།།མཛངས་བླུན།།),十三卷。又名《贤愚因缘经》,北魏曇學(或作曇覺、慧覺)等译,藏譯本是從漢語轉譯[1]。佛教譬喻(本起)故事集經典[2]。
概述
隆莲考证说:曇學(或作曇覺、慧覺)与威德等八人,西行求经至于阗大寺,恰遇当地五年一次而举行的般遮于瑟会,会中长老各讲经律,曇覺等八人听毕便分别记录,译成汉文,于太平真君六年(445年)返回高昌,整理后总成此经。又经过流沙,送到凉州,凉州名僧慧朗将其题名为今名[3]。以後由凉州再传至建业(今江苏南京)。此即为《贤愚经》的传译经过。此经一名《贤愚因缘经》,为叙因缘故事的典籍。汉译本原为十三卷,后世分卷较多[4]。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