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费迪南德·莱特纳
德国指挥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费迪南德·莱特纳(德語:Ferdinand Leitner,1912年3月4日—1996年6月3日),德国指挥家。曾在斯图加特州立歌剧院、苏黎世歌剧院、海牙爱乐乐团、意大利都灵广播交响乐团工作[1]。莱特纳因其对莫扎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演绎而受到高度评价[2][3]。伯纳德·海廷克等指挥家曾受他的指导[4]。

生平
莱特纳于1912年3月4日出生在柏林[5]。他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师从弗朗兹·施雷克尔学习作曲,向尤利乌斯·普吕瓦学习指挥[5]。此外,他还向阿圖爾·施納貝爾学习钢琴,向卡尔·穆克学习指挥,向罗伯特·卡恩[6]学习作曲[7]。
莱特纳初期担任伴奏钢琴家,曾为小提琴家格奥尔格·库伦坎普夫、大提琴家路德维希·赫尔舍及歌唱家汉斯·霍特尔等人伴奏[5][8]。从1935年起,他在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担任弗里茨·布施的助理,并于1943年在柏林诺伦多夫广场剧院担任指挥,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5][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莱特纳先后担任汉堡国立歌剧院(1945年至1946年)、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1946年至1947年)的指挥[1][註 1],并于1947年成为斯图加特州立歌剧院的歌剧总监[5][1][11][註 2],1950年升任该院的音乐总监[1]。
莱特纳执掌斯图加特歌剧院约20年,被认为是该院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歌唱家如马塔·莫德尔、沃尔夫冈·温特加森[11]、阿斯特丽德·瓦尔奈、莱奥妮· 雷萨内克、乔治·伦敦、弗里茨·翁德里希等,都在莱特纳的指挥下演唱[11]。而剧院的导演如维兰特·瓦格纳、贡特尔·伦纳特等也在这个时期活跃[11]。莱特纳指挥的斯图加特歌剧院在欧洲各地演出,并于1959年和1968年分别首演了卡尔·奥尔夫的歌剧《暴君俄狄浦斯王》和《普罗米修斯》[5]。1969年莱特纳离开了斯图加特,据传部分原因与他和卡洛斯·克莱伯的矛盾有关[13]。
1947年至1951年,莱特纳担任艾森纳赫巴赫周的音乐总监[8]。1969年至1984年,担任苏黎世歌剧院的首席指挥,1976年至1980年,担任海牙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88年至1990年,担任意大利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5][1]。此外,从1956年起,莱特纳接替埃里希·克莱伯担任哥伦布剧院的常任指挥,并于1972年负责德国歌剧院演出季[8]。他还担任过奥托·克伦佩勒的助手[14]。
莱特纳还在世界各地进行客座演出,指挥过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NHK交响乐团等乐团[1][15][16],并与赫曼·普莱、迪特里希·菲舍尔-迪斯考、比尔吉特·尼尔森等歌唱家合作[17][18][19]。1964年,莱特纳首次访问日本,1969年在芝加哥进行美国首演,1985年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20][8]。
莱特纳曾与保罗·范·肯彭、威廉·范·奥特洛、恩奈斯特·安塞美等人共同在荷兰广播联盟举办的指挥研讨会上授课[21][22]。指挥家伯纳德·海廷克曾受他指导[4]。
Remove ads
音乐
莱特纳共录制了约300张唱片[1],并在德意志留声机和阿奇夫等公司留下了大量录音[23][24]。
莱特纳被视为典型的德国指挥家,他指挥的莫扎特、瓦格纳、布鲁克纳、理查德·施特劳斯作品,以及协奏曲、合唱曲等合奏作品,得到了高度评价[1][2][3]。他也指挥了卡尔·奥尔夫、卡尔·阿玛德乌斯·哈特曼等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并受到好评[1][2]。此外,莱特纳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于1969年录制的费卢西奥·布索尼的《浮士德博士》唱片,使得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在聆听后表示:“我从未想过布索尼是如此优秀的作曲家”[18]。
荣誉与纪念
1978年,莱特纳被苏黎世授予汉斯·内格利名誉奖章[8]。1980年,荷兰朱丽安娜女王授予他奥兰治-拿骚勋章[8]。
为了纪念他,斯图加特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座人行天桥,连接上半部分(州立歌剧院所在地)和中部的城堡花园(Ferdinand-Leitner-Steg)。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