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孟頫
中国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赵孟頫[1](1254年10月22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兩浙西路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元朝官員,书画家。元朝畫家、詩人管道昇是赵孟頫之妻;畫家王蒙是赵孟頫之外孫。赵孟頫为宋太祖后代,后选择与元朝合作,并受到皇帝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是元代文人画、书法的领袖人物。
Remove ads
生平
赵孟頫出身于宋朝宗室(宋太祖第十一世孫,太祖第四子秦王趙德芳後代),宋孝宗的兄长赵伯圭的玄孙。宋亡後,辞官返回故乡吴兴闲居。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经程鉅夫推薦出仕元朝,授刑部主事,於北方遊宦十年。至元末到大德初,仕宦江南。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世稱「趙承旨」。死后晋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在诗、书、画、印上皆有很高造诣。诗作有《松雪斋集》。书法上精通行书、楷体,独创“赵体”,对后代书法艺术影响很大;篆刻以“元朱文”著称;画法上也有独创性,首次提出书画用笔相同的理论。
文人畫
趙孟頫、高克恭、李衎(音同看)與商琦,並稱元初四大家。趙孟頫至大都任官後,吸收北方「用筆簡率」的古意畫風,師法唐王維、五代董源的畫風,創造出《鹊华秋色图》與《水村圖》[4]。開啟以「寫意」為主的文人畫風,集前代大成,不拘風格。反璞歸真,講求平淡自然[5]。迄今为止没有证据显示他曾为忽必烈或宫中的蒙古权贵画过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宫廷画家[6]。
赵孟頫的画作题材广泛:山水、人物、动物、花鸟、竹石无所不有,其后各代几乎无人能超过他。他前期的画作设色独到,即“绚丽之极,仍归自然”[7]。后期多作淡墨画,近乎白描。赵孟頫的儿子赵雍、夫人管道昇皆能作画,元代画家王蒙是他的外孙。
书法
趙孟頫、鮮于樞與鄧文原,並稱元初三大家。趙孟頫以行書、楷書最為著名,他主張遵從古法,認為書法應用筆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筆法。主張將「晉書的風情神韻化入精謹森嚴的唐法」[8]。王羲之對他影響最大。他在中國書法史中有兩大貢獻,其一是振興章草,章草的復興雖不能歸功他一人,但趙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視,當時書法家多數受他影響,愛寫章草。其二是振興小楷,在宋人當中,堪稱用力最勤[9]。
2019年11月18日18點30分,趙孟頫的書法作品《致郭右之二帖卷》通過中國嘉德以8800萬元起拍,以2.325億元落槌,加上佣金總共2.67375億元成交,使得它成為了趙孟頫最貴的作品。[10]


Remove ads
詩
影響
祖上
- 十一世祖宋太祖趙匡胤
- 十世祖秦康惠王趙德芳,夫人焦氏焦繼勋之女,趙惟憲生母
- 九世祖英國公趙惟憲,夫人徐國夫人和氏(和凝孫女)
- 八世祖新興侯趙從郁,丹陽郡君薛氏(河東薛氏)
- 七世祖華陰侯趙世將,夫人壽安縣君李氏(李惟賢女兒)
- 六世祖慶國公趙令譮,夫人劉氏封齊國夫人
- 五世祖秀安僖王趙子偁,夫人張氏
- 高祖父崇憲靖王趙伯圭;夫人宋氏,宋徽宗與顯肅皇后鄭氏之外孫女、宋邦光與安德帝姬趙金羅之女
- 曾祖父新興恭良郡王趙師垂,元朝追贈集賢侍讀學士
- 祖父趙希戭,元朝追贈太常禮儀院使、封吳興郡公
- 父趙與訔(1213~1265),南宋户部侍郎、临安知府、浙西安抚使。元朝追贈集賢殿大學士、魏國公。元配李氏,李仁本幼女,李熙長妹[14],宋度宗名義上的姨母,繼配丘氏,子十:孟頔、孟頒、孟碩、孟頌、孟頖、孟顥、孟頫、孟籲、孟頵、孟願。多在南宋任官。女十四:孟巽、孟鼎、孟兑、孟歸、孟良、孟家、孟比、孟益、孟萃、孟漸、孟豫、孟遇、孟過、孟既
- 子趙亮、趙雍、趙奕。
紀念
南嶽聖侯
台灣新北市八里區南嶽宮[15]及三重區南聖宮[16]均以南嶽聖侯為祭祀主神,相傳南嶽聖侯即為趙孟頫,另亦有南嶽聖侯為關公(關聖帝君)之說。[17][18]
南嶽聖侯是台灣獨自發展的信仰,因為趙孟頫在歷史上未曾有過南嶽聖侯之封號,南嶽聖侯即趙孟頫之說法,據說源自神諭所示。又兩廟之金身來自同安後山埔本廟,該廟主祀南嶽大帝,陪祀陳姓的「聖侯公」,並無名為「南嶽聖侯」之神祗。[17]
參見
注释
參考文獻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