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赵正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赵正书》是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北大汉简)之一种,其主要内容记述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及死亡、秦二世胡亥继位到秦亡国这段历史中,秦始皇、李斯、秦二世、子婴的言论活动,与《史记》记载部分重合,也有许多不同,分歧有秦二世继位是否合法等。[1][2]关于《赵正书》的性质、年代、叙事真实性等问题,学界颇有争议。

内容

秦始皇病重,召见李斯,李斯和冯去疾请立胡亥,秦始皇同意。胡亥继位后,杀死扶苏、蒙恬,大赦罪人,以赵高为郎中令,“夷其宗族,坏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胡亥想巡行天下,子婴进谏,胡亥不听,又想杀李斯,李斯自呈七罪(内容与《史记》相近),并且临终谏言(传世文献未载),胡亥不听,杀了李斯。子婴再次进谏,但胡亥不听,让赵高行使丞相、御史的职权,被赵高杀害。赵高最后被章邯杀死。

研究

《赵正书》整理者赵化成认为,《赵正书》成书当在西汉初期,早于《史记》。[1]

2013年,湖南益阳出土《秦二世元年诏书》,其中提及秦二世奉秦始皇遗诏而继位。对于这些出土文献与《史记》的矛盾,孙家洲认为:“至少在目前,《史记》中所记载的秦始皇——秦二世之际的基本历史叙事框架,还不能轻言改写。”[3]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锐认为《赵正书》有可信度。[4]曾磊则认为《赵正书》塑造的“李斯的忠臣形象虽然与《李斯列传》不符,却很可能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看法。”[5]

陈侃理认为《赵正书》与《史记》秦史记载的矛盾,反映了汉人对秦末历史有着不同的历史记忆。[6]

辛德勇发表系列文章《我读〈赵正书〉》,[7]辛德勇认为《赵正书》是小说,不能用于研究秦代政治史。[8]

杨涛通过比较《赵正书》和《史记》记载的西汉初期历史,认为《赵正书》在秦史叙述的掩盖下,影射汉高祖晚年“欲易太子”事件,并表达反对立场。[9]

Remove ads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