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超越快樂原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越快樂原則
Remove ads

超越快樂原則》(最初於1920年以德文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出版),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象徵其理論取徑的轉捩點。在此之前,弗洛伊德斷定本能(sexual instinct)是人類行為的一概歸因。在本書中,弗洛伊德提出「超越」此一簡單的快樂原則,以發展其死亡欲力英语death driveTodestrieb[e],通常被稱為塔納托斯,或譯死亡本能)的理論[1]

事实速览 超越快樂原則, 原名 ...

本書的重要性,在於描述人類置身兩種對立欲力(本能)的處境。一則為生之欲力,表現為創造力、和諧、性關係、繁殖、自我保護。一則為死亡欲力,表現為破壞、重蹈覆轍、侵略、強迫、自我毀滅。後者即快樂原則的例外。

在書中,弗洛伊德致力尋找「快樂原則不存在」的證據[2]。他發現,當快樂原則無法充分應付以下四種情況[3],就會發生例外(死亡欲力):[4]

  1. 孩童的遊戲,弗洛伊德以自己孫子的「fort-da」遊戲為例。
  2. 重複夢見戰爭創傷。
  3. 經追蹤確定的,某些人的自我傷害行為模式。
  4. 在精神分析中,某些不斷重複童年不愉快經驗的人。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延伸讀物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