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足三里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足三里穴是属于足陽明胃經腧穴,是胃經的合穴,也是胃下合穴回陽九針穴之一、強壯要穴。[1][2]


事实速览 足三里穴, 简 / 繁體 ...

釋名

足三里因能治理(理與里通)腹部上中下三部諸症而得名。又名下陵鬼邪中俞髎[2]

定位

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1]

解剖

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後肌

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以及脛前動脈分佈,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脛後動脈分佈。[1]

主治

  1. 腹部病症:足三里有和胃健胃、通腸導滯的作用,對於脾胃病症如胃痛、嘔吐腸鳴便秘等均有療效,古有“肚腹三里留”的說法。
  2. 與脾胃有關的虛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失運則可導致氣血虧虛,出現心悸氣短虛勞等症,足三里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3. 虛脫:足三里為回陽九針穴之一,能補中氣、回陽固脫。
  4. 痰濕證: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則水濕凝聚成痰,對於痰濕所致的痰飲、癇證、癲狂等,可選用本穴。
  5. 胃經循行部位足、膝、股等處的疾患如下肢不遂、痿痺等也可使用足三里。[1][2]

操作

直刺1~2寸;可[1]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