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輕型轟炸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輕型轟炸機(英語:Light bomber)是一種相對較小且快速的軍用飛機類型,主要在1950年代以前服役。這類固定翼飛機通常攜帶不超過一噸的炸彈。


最早的輕型轟炸機設計為在水平飛行時投彈。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部分空軍開始區分輕型轟炸機與早期的攻擊機,後者專注於對地攻擊、近距支援或反艦作戰等任務。戰後,攻擊機多具備固定式機槍、自動機砲與火箭彈,除投彈外能進行低空掃射。輕型轟炸機與攻擊機之間的任務範圍往往重疊。
隨著航空發動機與空氣動力學技術進步,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專門設計的輕型轟炸機逐漸消失。新的戰鬥轟炸機與多用途戰鬥機可攜帶更大彈量,並兼具更高的速度、航程與防禦能力。現代執行類似任務的機型包括輕型攻擊機、攻擊戰鬥機與反叛亂作戰飛機。
Remove ads
歷史
最早專為投彈設計的飛機為義大利的卡普羅尼 Ca 30與英國的布里斯托T.B.8(1913年)。[1] T.B.8為單發雙翼機,裝有稜鏡式瞄準器及圓筒形炸彈架,可攜帶12枚10磅炸彈,能單發或齊投。[2] 該機被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與皇家飛行隊採購使用。

1914年11月25日,查爾斯·薩姆森率領的東本海軍航空隊中隊使用T.B.3對德意志帝國在比利時米德爾凱爾克的海岸砲進行轟炸,為一戰首度空襲行動。[3][4]
一戰期間大多轟炸機屬輕型機,如單發雙翼機,載彈量50–400公斤。著名機型包括Airco DH.4與布雷蓋14型。許多偵察機亦兼任轟炸任務,如信天翁 C.III、Avro 504、DFW C.V、LVG C.II、R.E.8與Voisin III等。部分如B.E.2甚至改裝為夜間戰鬥機,攻擊齊柏林飛艇。

1930年代,各國空軍開始以現代化的單翼機取代舊式雙翼機。典型單發輕型轟炸機如巴特爾轟炸機、川崎Ki-32、三菱Ki-30、三菱Ki-51、PZL.23卡拉斯與蘇霍伊Su-2。 同期雙發機包括布里斯托布倫亨轟炸機、道格拉斯B-23龍、川崎Ki-48、馬丁馬里蘭轟炸機、洛克希德哈德森、圖波列夫SB與三菱G3M等。 其中G3M被日本海軍歸為中型轟炸機,但實際載彈僅800公斤,亦執行魚雷轟炸機任務。
1930年代出現「快速轟炸機」(德語:Schnellbomber)的次型,強調高速自保,例如布倫亨與多尼爾Do 17。然而戰鬥機性能提升迅速,使此類設計逐漸失去優勢。

戰爭初期上述機型廣泛服役,並衍生更新的設計,如馬丁巴爾的摩。部分雙發輕型轟炸機轉為夜間戰鬥機使用,如布倫亨、道格拉斯A-20浩劫與多尼爾Do 17。 由於早期雷達體積龐大、需額外操作員,小型戰鬥機無法容納,因此選擇以輕型轟炸機改裝。
多種原為戰鬥機或潛在轟炸機的設計亦被改作輕轟用途,例如俯衝轟炸機(如Ju 87斯圖卡、伏爾提 A-31 復仇者)與魚雷轟炸機(如布里斯托博福特、中島B5N、格魯曼TBF復仇者)。 部份重型戰鬥機(如Bf 110、波泰630戰鬥機、福克G.I戰鬥機、川崎Ki-45、博福特戰鬥機、P-38閃電)亦改為輕型轟炸用途。
二戰後期,道格拉斯A-26入侵者取代A-20浩劫,並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亦取代B-26馬拉德中型轟炸機,成為該系列最末代輕型轟炸機。
隨噴射機問世與多用途戰鬥機性能提升,專用的輕型轟炸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現代執行類似任務的機型包括攻擊機、攻擊戰鬥機、反叛亂作戰飛機及無人作戰飛行載具。
另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