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转向不足与转向过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转向不足(understeering)与转向过度(oversteering)是衡量车辆操控平衡的重要标准。转向不足表现为车辆需要更多的转向轮角度来保持所需行进线路。原因是前轮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偏滑角建立速度大于后轮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偏滑角建立速度造成的。转向过度,俗稱甩尾,為車輛在彎中的實際轉向角度比前輪的轉動角度大,也就是後輪出現了向弯道外側滑動的現象。
![]()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5年9月23日) |
通常,车辆进入衡定状态需要一定的速度,转向不足可以使车辆在较低的速度就能够进入衡定状态。一旦车辆进入衡定状态,车体扭转角度将无法随着转向轮角度增加而继续增加。表现为方向盘变轻,即使增加转向角度,车体仍旧按照原先的线路行进而车体扭转角度不会变化.
相對而言,转向过度可以使车辆在较高的速度才进入衡定状态。一旦车辆进入衡定状态,车体扭转角度将无法随着转向轮角度增加而继续增加,此時方向盘变轻,即使增加转向角度,车体仍旧按照原先的线路行进而车体扭转角度不会变化。这意味着,车手可以在更高的速度下按照自己所预期的线路通过弯道,然而过多的转向过度,使得车体容易发生旋转,就是通常说的打转了。
Remove ads
车辆转向不足的因素
可引起车辆转向不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 车体质量分配不平衡:平衡的车体质量分配应该为前后50:50,如果车体前部质量大于后部(质量分配>50:50、如60:40),车辆将表现为转向不足。
- 过高的前悬挂硬度(roll stiffness,包括弹簧硬度、减震器硬度、防倾杆硬度)
- 过低的后悬挂硬度(roll stiffness,包括弹簧硬度、减震器硬度、防倾杆硬度)
- 前侧倾点(roll centre)相对于后侧倾点过高
- 后侧倾点(roll centre)相对于前侧倾点过低
- 过宽的后轮间距(track,左侧后轮中心线到右侧后轮中心线的距离)
- 过宽的后轮轮胎宽度(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宽度)
车辆转向过度的因素
- 车体质量分配不平衡:平衡的车体质量分配应该为前后50:50,如果车体前部质量小于后部(质量分配<50:50、如40:60),车辆将表现为转向过度
- 过低的前悬挂硬度(包括弹簧硬度、减震器硬度、防倾杆硬度)。
- 过高的后悬挂硬度(包括弹簧硬度、减震器硬度、防倾杆硬度)。
- 前侧倾点相对于后侧倾点过低。
- 后侧倾点相对于前侧倾点过高。
参考书目
- Race Car Vehicle Dynamics (Milliken & Milliken),
- Tune to win(Smith Caroll),
![]() | 这是一篇與汽车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