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级长期威胁
利用先进的攻击手段对特定目标进行长期且持续的网络攻击方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级长期威胁(英語: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缩写:APT),又称高级持续性威胁、先进持续性威胁等,是指隐匿而持久的电脑入侵过程,通常由某些人员精心策划,针对特定的目标。其通常是出于商业或政治动机,针对特定组织或国家,并要求在长时间内保持高隐蔽性。高级长期威胁包含三个要素:高级、长期、威胁。高级强调的是使用复杂精密的恶意软件及技术以利用系统中的漏洞。长期暗指某个外部力量会持续监控特定目标,并从其获取数据。威胁则指人为参与策划的攻击。[1]
![]() |
APT发起方,如政府,通常具备持久而有效地针对特定主体的能力及意图。此术语一般指网络威胁,尤其是指使用众多情报收集技术来获取敏感信息的网络间谍活动,[2]但也适用于传统的间谍活动之类的威胁。[3]其他攻击面包括受感染的媒介、入侵供应链、社会工程学。个人,如个人黑客,通常不被称作APT,因为即使个人有意攻击特定目标,他们也通常不具备高级和长期这两个条件。[4]
Remove ads
历史
2005年时,英国及美国的一些计算机应急响应组织发布报告,提醒人们注意某些针对性的钓鱼电子邮件会释放木马,外泄敏感信息,但「APT」一词还未被使用。[5]普遍认为「高级长期威胁」这个术语是在2006年由美国空军创造,[6]而格雷格·拉特雷上校一般被认为是该术语的发明人。[7]
震网蠕虫是APT的一个例子,此蠕虫专门针对伊朗核设施的电脑硬件。此事件中,伊朗政府可能就把震网蠕虫的创造者视为一个高级长期威胁。
在计算机安全社群及媒体中,此术语常指针对政府、公司、政治活跃分子的长期而复杂的黑客攻击,也指发起这些攻击幕后团体的活動特徵。日趋频繁的高级长期威胁(APT)可能会逐渐只用于指代计算机黑客入侵。据《PC World》杂志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针对性的高级电脑黑客攻击增长了81%。[8]
对于APT的一个常见误解[谁?]是,APT仅仅针对西方政府。虽然针对西方政府的APT事件在西方广为流传,但许多国家的黑客也会通过网络空间收集个人或一群个人的情报。[9][10][11]美国网战司令部负责协调美国军方对网络攻击作出的响应。
有说法称一些APT团体直属于或受雇于民族国家。[12][13][14] 掌握大量可辨识的个人身份信息的行业极有可能遭受高级长期威胁,如:[2]
- 高等教育[15]
- 金融机构
Remove ads
术语
- 高级:威胁的幕后操纵者对情报收集技术有着全面的掌控能力。其中可包括电脑入侵技术和传统情报收集技术(如电话监听技术、卫星成像技术)。攻击中使用的各个组件本身可能并不能算特别「高级」(例如,利用公开的恶意软件生成工具生成的恶意软件,或是一些容易获得的漏洞利用材料),但是操纵者往往可以按需开发出更高级的工具。他们一般会使用多种针对方式、工具和技术以入侵目标,并保持访问权限。操纵者也可能会特别注意行动中的安全,这一点和「不那么高级」的威胁有所不同。
- 长期:操纵者注重一个特定的任务,而不是盲目搜寻信息。这一区别暗示攻击者受到外部力量指示。为了达到预定目的,攻击者会持续监控目标,并做出反应。这并不表示攻击者会经常发动攻击、频繁更新恶意软件。事实上,「放长线」的方法会更为成功。如果操纵者失去了对目标的访问权,他们一般会重新尝试入侵,也往往会成功。操纵者的目的之一就是对目标保有长期的访问权,而不是一次性的访问权。
- 威胁:APT之所以成为威胁,是因为发起方既有此能力,又有此意图。APT攻击是由一群有组织的人发起的。操纵者有特定的目标,且技术精湛、资金雄厚。
Remove ads
特点
Bodmer、Kilger、Carpenter和Jones的研究将APT的标准定义如下:[17]
- 目标 – 威胁的最终目标,即你的对手
- 时间 – 调查、入侵所花的时间
- 资源 – 所涉及的知识面及工具(技能和方法也有所影响)
- 风险承受能力 – 威胁能在多大程度上不被发觉
- 技能与方法 – 所使用的工具及技术
- 行动 – 威胁中采取的具体行动
- 攻击源头 – 攻击来源的数量
- 牵涉数量 – 牵涉到多少内部或外部系统,多少人的系统具有不同重要性
- 信息来源 – 是否能通过收集在线信息识别出某个威胁
趨勢科技定義APT基本要素與特點如下:
生命周期

APT的幕后黑手会对组织团体的金融财产、知识产权及名誉造成持续变化的威胁,[21]其过程如下:
- 因一个目标开始盯上特定组织团体
- 试图入侵到其环境中(如发送钓鱼邮件)
- 利用入侵的系统来访问目标网络
- 部署实现攻击目标所用的相关工具
- 隐藏踪迹以便将来访问
2013年,美国网络安全公司麦迪安(Mandiant)发布了关于2004至2013年间疑似来源于中国的APT攻击的研究结果,[22]其中的生命周期与上述相似:
- 初始入侵 – 使用社会工程学、钓鱼式攻击、零日攻击,通过邮件进行。在受害者常去的网站上植入恶意软件(挂马)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 站稳脚跟 – 在受害者的网络中植入远程访问工具,打开网络后门,实现隐蔽访问。
- 提升特权 – 通过利用漏洞及破解密码,获取受害者电脑的管理员特权,并可能试图获取Windows域管理员特权。
- 内部勘查 – 收集周遭设施、安全信任关系、域结构的信息。
- 横向发展 – 将控制权扩展到其他工作站、服务器及设施,收集数据。
- 保持现状 – 确保继续掌控之前获取到的访问权限和凭据。
- 任务完成 – 从受害者的网络中传出窃取到的数据。
麦迪安所分析的这起入侵事件中,攻击者对受害者的网络保有控制权的平均时间为一年,最长时间为五年。[22] 此次渗透攻击据称是位于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61398部队所为。中国官方否认参与了这些攻击。[23]
Remove ads
缓解策略
恶意软件的变种数以千万计,因此要保护组织团体免于APT攻击极为困难。虽然APT活动十分隐蔽,但与APT相关的命令与控制网络流量却可以在网络层由精密的方法检测。深入的日志分析和比对有助于检测APT活动。尽管要从正常流量中分离出异常流量有一定难度,但这一工作可以借助完善的日志分析工具来完成,以便安全专家调查异常流量。[1]
- 不隨意開啟未知來源的郵件附加檔案
- 安裝已知品牌軟體,定期系統更新,安裝掃描病毒軟體並定期掃毒
- 建立監控軟體,尋找是否有可疑終端電腦或裝置
- 使用多層次資安防禦軟體,加強防護縱深
- 訂立企業內部敏感資訊的監控與存取政策
- 教育員工關於社交工程的資訊安全意識[19]
相关组织
自习近平于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国家安全部(MSS)在网络间谍活动方面获得了比解放军更大的职责,目前负责监督各种高级持续性威胁组织。[24]据安全研究员蒂莫·斯特芬斯(Timo Steffens)称,中国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组织利用来自从私有或公共机构到个体(包括和政府有承包项目的小公司和黑客组织)的技能。[25]
- APT1是中國人民解放軍61398部隊。
- APT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6部队。
- APT3(又名Boyusec)是中国国家安全部广东省国家安全厅。[26]
- APT10(又名Red Apollo),是中国国家安全部天津市国家安全局。
- APT12(又名Numbered Panda)是解放军所属身份不明组织。
- APT17(又名DeputyDog)是中国政府所属身份不明单位。[27]
- APT18(又名Dynamite Panda或Scandium)是解放军海军所属部队之一。[28]
- APT19(又名Deep Panda或C0d0so0 Team)是中国政府所属身份不明单位。
- APT20(又名Violin Panda或Wocao)是中国政府所属身份不明单位。[29][30]
- APT22(又名Suckfly)是中国政府所属身份不明单位。
- APT26(又名Turbine Panda)是中国国家安全部江苏省国家安全厅。
- APT27(又名Emissary Panda)是中国政府所属身份不明单位。[31]
- APT30(又名Naikon)是中国人民解放军78020部队。
- APT31(又名Zirconium或Hurricane Panda)是中国国家安全部湖北省国家安全厅。[32][33][34][35]
- APT40 是中国国家安全部海南省国家安全厅。
- APT41(又名Double Dragon、Winnti Group或Barium)是中国国家安全部所属单位之一,位于中国成都。[39][40][41][42][28]
- LightBasin[43][44](又名UNC1945)。
- Dragonbridge。[45]
- Tropic Trooper。[46][47]
- Volt Typhoon。[48]
- Flax Typhoon。[49]
- Charcoal Typhoon(又名CHROMIUM)。[50][51]
- Salmon Typhoon(又名SODIUM)。[50][51]
- 盐台风(Salt Typhoon,又名GhostEmperor或FamousSparrow)。[52][53]
- Liminal Panda。[54]
- MirrorFace。[55]
- Mustang Panda。[56]
- Kimsuky
- Lazarus组织(又名APT38)
- Ricochet Chollima(又名APT37)
- StrongPity (又名APT-C-41或PROMETHIUM)[64]
注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