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邾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邾國(又名邾婁國、鄒國),中國歷史上周朝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地理位置
邾国的地理位置在現今的山东省邹城市、滕州市等魯南一带,以邹城市为主。建都于「邾」位于現今的山东省曲阜东南方的南陬村。其后,约在公元前643年,素有“知命之君”、“养民之君”的邾国地十二世国君邾文公卜迁于绎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峄山之阳的纪王城(现存邾国故城遗址)。
歷史
按《世本》记载,周武王滅商後開始分封諸侯的時候,找到了陸終第五子晏安的後裔邾挾(颛顼的後代),因此被封在黃帝後裔所建立的邾婁部落,古稱邾(今山東省鄒城市內),其爵位为子爵。
据安徽大学收藏安大简的记载,並没有陆终一代:晏安其實當為祝融黎的第五子、老童的孙子[參 1],老童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重、黎、吴和回,其中第二子黎生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晏安、季连六人[參 2][參 3]。
周公旦攝政時期,為了削弱諸侯國的勢力採取分而治之的辦法,借邾國夷父顏有功於周室,封其次子友郳地,故叫郳國。因從邾國分出,故名小邾國。
春秋时期,邾國逐渐强大,称“邾娄”。
前659年,魯僖公與齊、宋、鄭、曹、邾等國君主一起在檉地舉行會面[參 4]。次月,魯僖公的軍隊在偃地擊敗邾國軍隊[參 5]。
后来,邾国为楚宣王所灭。最後邾國約在戰國中期灭亡。(按《世本》的說法邾國為齊所滅,但按地理位置而言邾國較有可能亡於楚。但及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可靠史料顯示邾國亡於何國、何時。而最後關於邾國的記載見於《孟子·滕文公》。)
國君列表
自周武王封曹安(陸終第五子)之後「曹挾」於邾,至被楚國所滅亡為止,共傳二十九世君主[參 6][參 7]。司馬遷著《史記》時,沒有為邾國寫一卷專屬的國史。所以此世系是從《元和姓纂》、《公羊傳》、《左傳》、《禮記·檀弓》和《孟子·滕文公》等許多種文獻當中,整理而出的。不過曹挾至曹訾父之間的世系真實性,尚有待考證。而邾婁考公的在位時代,被儒家學者認為是魯文公至宣公在位時。但其曾祖父邾隱公是魯哀公時的人,所以考公的在位時間有待要考證[註 1]。
Remove ads
其他人物
- 公子
- 公子捷菑,邾文公子
- 公子何,邾隱公子
- 诸臣
- 女性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