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郑与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郑与侨,字惠人,号确庵,明末清初兖州府济宁州(今山东省济宁市)人。
他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张氏把祖父留下的田地让给了他叔父,只拿了一箱祖传的书籍交给郑与侨,说:“孩子,你读这些书,就能‘吃饱’了!”郑与侨发奋读书,在崇祯九年(1636年)考中举人。当时變民在山东一带横行,郑与侨认为济宁是漕运船只的咽喉要地,便倡导义兵,与守城官员张世臣、举人孟瑄合力抗击變民,济宁城得以保全。有个叫郭升的變民,即将进攻济宁州,官吏们商议投降,嘱咐郑与侨起草降表,郑与侨坚决反对,此事才作罢。等到變民到来,郑与侨率领乡民歼灭了他们,随后把家迁到了淮阳。史可法当时在淮河一带设立府署,听闻郑与侨的名声,上奏推荐他担任仪真(今江苏仪征)县令;而吏部因他之前守卫济宁有功,改任他为扬州府推官。扬州是兴平伯高杰的藩地,高杰的部将士兵大多骄横跋扈,稍有不满就拔刀杀人,郑与侨全部依照法律加以制裁。巡按御史何纶推荐郑与侨以推官身份监管江海军队,驻守通州(今江苏南通)。清軍攻克江南后,郑与侨侍奉母亲前往武林(今浙江杭州)。清朝总督张存仁、经略洪承畴赏识他的才能,想任命他为官,他都推辞不接受。后来他回到济宁,设立书社教授学生,绝口不谈时事。他曾游历陕西、山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的名胜,著有《确庵稿》《丹照集》《争光集》《济宁遗事》《秦边记要》等书。郑与侨去世时八十四岁,生前亲自撰写了墓志铭。[1]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