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鄒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鄒榦(1409年—1492年),或稱鄒幹[1],字宗盛,號順菴,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鄒榦為帝師鄒濟之子,鄒濟死時,鄒榦尚年幼。朱高熾監國期間,命其為應天府學生,月賜鈔米。正統三年(1438年)舉戊午科應天府鄉試,正統四年(1439年)聯捷三甲進士。

土木之變,景宗即位,鄒榦由兵部郎中越升至兵部右侍郎,才能為于谦所倚重[2]也先大軍迫近京師,九门均闭。城外百姓逃避战乱欲入城,鄒榦开门召入。之后改为礼部侍郎兼庶子,考察山西管理,弹劾罢免布政使侯復在内五十余人。后巡视河南、鳳陽水災,与王竑请求賑災[3]。又請求下令命諸生入國子監學習時必須交糧以解決財政問題,此為明朝“納粟入監”之始。

成化二年二月癸未,再次賑災饑荒[4],升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后被彈劾乞休,謚康靖[5]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