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采购经理指数
經濟指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采购经理指数(英語: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縮寫:PMI)是衡量製造業的體檢表,為領先指標中一項重要數據,可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狀況。是国际上通行的總體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采购经理指数涵盖着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
指數計算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制造业PMI综合指数由五个扩散指数即新订单指数(简称订单)、生产指数(简称生产)、从业人员指数(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简称存货)加权而成。
采购经理指数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PMI=訂單權重×30%+產品生產權重×25%+就業情況權重×20%+廠商表現權重×15%+存貨權重比例×10%。[1][2]
採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當指數高於50%時,則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在40~~50之間時,說明製造業處於衰退,但整體經濟還在擴張。
各國採購經理人指數
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每個月發布的採購經理指數是新加坡製造業的領先指標[3]。最新的 PMI 指數 (新加坡) 可以在 SIPMM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查詢。
- 製造業采购经理人指数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Supply Management, ISM)每個月都會編製一次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最新的美國PMI指數可以直接在ISM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查詢。
主要分兩種,一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版、另一種是Markit和匯豐銀行所彙整的中國大陸地區采购经理人指数。
Remove ads
-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