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長白山定界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長白山定界碑(韓語:백두산정계비),是大清國與朝鮮國間邊境的界碑,史称穆克登碑。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由负责巡边的清朝官员穆克登立于中朝边境附近,今已不存。[1]
位置
大体位置在朝鲜界内的“将军峰”(2750米)與“胭脂峰”(2360米)中間地點海拔2150米的高地,距天池東南約4000米。
1931年7月(滿洲事變爆發二個月前)该碑被毀壞,現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碑石原來的位置建立了標識石,爲表示石碑設置當時築石之殘余痕迹。
內容
碑文刻有“烏喇摠管穆克登,奉旨査邊,至此審視,西爲鴨綠,東爲土門,故於分水嶺上,勒石爲記,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垂直書寫石刻。
爭議
十九世紀末,清朝和朝鮮間長白山定界碑文中「東為土門」的解釋分歧,引致間島歸屬問題。双方对定界碑之位置上土門江(图们江)是否松花江之一支流存在争议,和朝鮮對東間島一帶提出領土主張。
參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