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陽城 (唐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陽城 (唐朝)
Remove ads

陽城(736年—805年),字亢宗,出自北平陽氏,唐代陝州夏縣(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人,曾任諫議大夫道州(今湖南道縣西)刺史

Thumb
陽城

簡介

先世出自北平郡無終縣(今天津市蓟州区),遷徙到陝州夏縣(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家貧不能學,擔任集賢院寫書吏,偷偷閱讀官書,發憤苦讀而成大儒,建中四年(783年)進士及第,隱居於中條山,得到陝虢觀察使李泌的器重。

李泌任宰相,拜陽城為諫議大夫,遇事不肯多言。韓愈作《諍臣論》譏諷他,“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但後來他諫力阻裴延齡為相,因裴延齡曾誣陷陸贄張滂李充等人。

貞元十五年九月,任道州(今湖南南部道州)刺史,[1]“治民如治家,稅賦不能如額”。州上長官打考績時,陽城自署“撫字心勞,追科政拙,考下下”。道州多侏儒,且大多被迫入宮為宦官,陽城任刺史時,冒死上書,請求免此苛政。[2]白居易亦將此事寫進詩中,[3]因而流傳,將陽城當作救災之神供奉,尊之為陽公福神。[4]唐順宗即位,召還陽城,當時陽城已卒,得年七十。

注釋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