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拉木圖
哈薩克斯坦的前首都和最大的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木圖(哈薩克語:Алматы,羅馬化:Almaty,發音:[ɑlmɑˈtə] ⓘ;俄语:Алма-Ата)是哈萨克斯坦的一座直辖市,是该国的第一大城市。坐落在哈薩克東南部的山區,鄰近吉爾吉斯。阿拉木图早年盛產蘋果,因此有「蘋果城」之稱。
![]() |
Remove ads
歷史
阿拉木圖在古代被稱爲古爾班阿里瑪圖(書面瓦剌語:ᡎᡇᠷᡋᠠᠨ
ᠠᠯᡅᡏᠠᡐᡇ,羅馬化:ɣurban alimatu)[2]。
在公元前1000-900年的青铜时代,第一批农民和养牛人在这塊轄區内建立了定居点。从公元前700年到基督教时代開始,这片土地被原住在天山以北领土上的塞人(塞迦)及后来的烏孫部落所占领。這些時代跡象可以在衆多坟冢與古代定居點得到印證,尤其是塞迦沙皇們的大型陵墓當中。這裡有多項著名的考古發現,例如來自伊塞克库尔干的「金人」(也称“金勇士”),Zhalauly寶藏、Kargaly頭飾和Zhetysu藝術青銅器(如灯、锅炉或祭坛)。在塞迦和烏孙統治期間,阿拉木圖成為了早期的教育中心[3]。
19世纪后期,经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塔城界约》、《塔城界约续约》、《伊犁条约》,及庚子俄难后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从清朝取得北起外蒙古唐努乌梁海十佐领,从沙俄的边堡铿格尔图喇,向西南走,到喀喇玛岭,再到楚克里克河,爱古斯河,再到巴尔喀什湖北岸,向西南走经过楚河,塔拉斯河上游地区,俄罗斯帝国在此地设立七河州(即除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外的七河地区),而七河州首府维尔尼(Verniy)便是今天的阿拉木图。
1911年,阿拉木圖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唯一在大地震中留下的建築物是一座東正教教堂升天主教座堂。1920年代,當突厥斯坦-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後,阿拉木圖成為了一個主要的中途站。
1921年,阿拉木圖的名稱被改為「阿爾瑪-阿塔」(俄语:Алма-Ата,哈薩克語中的意思是「蘋果之父」)。1929年,阿拉木圖成為了哈薩克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1986年12月16日,阿拉木图爆发学生运动,史称阿拉木图十二月事件(杰勒托克桑)。1991年,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的簽署儀式在阿拉木圖進行。直到1997年12月10日,哈薩克遷都至阿克莫拉。
2022年1月2日,哈萨克斯坦抗议暴乱事件在各地爆发,示威者冲入阿拉木图市政府,阿拉木图市政府和检察院建筑遭人纵火。总统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宣布1月5日至19日期间曼吉斯套区和阿拉木图进入紧急状态。
Remove ads
氣候
阿拉木圖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
Remove ads
遷都
由于阿拉木图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距离非哈萨克民族占主体的北部地区较远,而且该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发展余地接近极限,难以满足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又处于地震活跃地带,首都安全受到威胁。于是哈萨克斯坦议会根据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议,于1994年7月6日通过迁都决议,在此后的几年里,阿克莫拉(阿斯塔納)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和扩建工程,为迁都作了大量的准备。一大批新建筑在市内拔地而起,交通、通讯、能源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从此,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政治中心。阿拉木图尽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仍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交通
阿拉木圖地鐵是城市交通的骨幹。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在阿拉木图设有两个主要铁路客运站,分别是位于市郊的阿拉木图1号站和位于城区的阿拉木图2号站。
阿拉木圖國際機場是哈薩克斯坦國内最大的機場。
文化和體育
阿拉木圖曾和阿斯塔納一起主辦2011年亞洲冬季運動會。阿拉木圖曾申辦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但未進入決選。[6]该市有著名的麥迪奧高山滑冰场,位于城外的天山山谷之中,条件优越,曾在此创造过数十项滑冰世界记录。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传递曾经过此地。
阿拉木圖於2011年11月29日取得2017年冬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主辦權。[7]
阿拉木圖有哈薩克國立大學哈萨克民族师范大学及哈薩克科學學院(Kazakh Academy of Sciences),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建成的總統府亦位於該市。
阿拉木圖與中國北京一同進入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選,落選。
對外關係
中国作曲家冼星海(1905年—1945年)曾于1943-1945年居住于此,1998年10月7日原弗拉基米爾大街被命名為冼星海大街。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