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森松秧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森松秧鸡
Remove ads

阿森松秧鸡学名Mundia elpenor)是一种已灭绝的不飞鸟,以前生活在南大西洋阿森松岛。与孤岛上的许多其他不飞鸟一样,属于秧鸡科。1994年,格鲁姆布里奇宣布其灭绝;国际鸟盟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证实了这一消息。

事实速览 阿森松秧鸡, 保护状况 ...
Thumb
头骨绘图

阿森松秧鸡是阿森松岛的特有鸟。在垂直火山喷气孔底部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该种鸟类亚化石骨骼。而对其仅有的记录是17世纪商人和旅行家彼得·蒙迪在1656年6月访问阿森松岛时的描述和绘制的素描。蒙迪如此描述道:

一种奇怪的鸟,比要椋鸟要大得多:体色是灰色或缀有花斑,白色和黑色的羽毛交错,眼睛红如红宝石,翅膀严重发育不全,无法从地面飞起。被追赶抓捕时奔跑逃离,其奔跑极其迅速,并会借助翅膀前进(正如鸵鸟那样),短喙,分趾,既不会飞也不会游泳。

阿松森秧鸡很可能生活在该岛的沙漠外缘,主要以乌燕鸥蛋为食,填补了大陆上小型哺乳动物所占据的生态位[2]。可能在18世纪老鼠被引入后灭绝,但也可能存活到1815年直到野猫被引入。

斯托尔斯·奥尔森认为这种鸟是荒岛秧鸡的近亲[3],但一项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比以前认为的要大,阿森松秧鸡是处于圣赫勒拿秧鸡英语Saint Helena rail和荒岛秧鸡的中间类群,其相似性是趋同演化导致的[2]。因而2003年创建了新的属Mundia(以发现者彼得·蒙迪的名字命名)。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