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隋滅陳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隋滅陳之戰
Remove ads

隋滅陳之戰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權臣楊堅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吞併西梁後,隋文帝於588年,下令次子晋王楊廣統籌九路隋軍南征陳朝,589年1月20日打敗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並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朝幾統一漢地[1],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2]。灭陈后,晋王杨广因为贺若弼率军与陈军先期决战,违犯了军令,下令将他收捕送交执法官吏。隋文帝派遣驿使传令召贺若弼入朝,并给杨广下诏书说:“这次平定江表地区,全仗贺若弼和韩擒虎二人之力。”还下令赏赐贺若弼布帛等物一万段。不久又赐给贺若弼和韩擒虎诏书,赞美他们二人的功绩。[3]

事实速览 隋滅陳之戰, 日期 ...
Remove ads

過程

崛起與備戰

南北朝末期,北周權臣楊堅在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擁立北周靜帝,以大丞相身份輔政。楊堅成功鎮壓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與益州總管王謙的叛亂後,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隋朝繼承北周領土,巴蜀及長江以北地區均為隋所有,長江天險已不足恃。北方有強大的突厥汗國,長江以南是附庸的西梁與富餚但衰敗的陳朝。隋文帝雖然有意併吞江南,一統中國,然而北方有突厥牽制,國內政治與經濟急需穩定的緣故,一時之間難以伐陳。他先充實國力,持續推行均田制租庸調制。軍事上改進北周以來的府兵制,集中軍權。派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訓練水軍;令楊素任信州總管,於永安(今四川奉節)興建樓船[4]。採用高熲的策略:干擾陳國的農業生產,破壞陳國的軍事儲積,使陳國損失慘重,疲憊不堪[5]。並且不斷派遣使者去安撫陳朝,使之鬆懈麻痹,等到北方外患減輕之時再一舉南征陳朝。

突厥汗國橫跨蒙古高原中亞草原,是北方第一大國,北朝歷代莫不以和親安撫之。然而到沙缽略可汗時貴族內亂,他只好分立庵邏為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玷厥為達頭可汗,共稱四可汗,這使得突厥逐漸分裂。隋初停止對其和親,令沙缽略可汗不滿,加上其妻北周千金公主的勸諫。581年沙缽略可汗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對隋朝發動戰爭,582年5月又率四十萬大軍,殺入長城,隋與突厥之戰開打。583年4月隋文帝兵分八路,對突厥發動反擊。並且用長孫晟的離間之計,最後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兩部,讓四可汗為了汗位自相殘殺[6]。584年沙钵略可汗因為對隋作战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邊患減輕,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7]

Remove ads

出兵南征

Thumb
隋滅陳形勢圖,由西至東可分八路:楊素出永安、劉仁恩出江陵、楊俊出襄陽、王世積出蘄春、韓擒虎出廬江、楊廣出六合、賀若弼出廣陵、燕榮出東海。

隋文帝經過數年準備後,終於營造出南滅陳朝的契機。587年廢西梁後主蕭琮,佔領江陵,西梁亡。588年十月設置淮南行省於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統籌各路兵馬,以高熲為元帥長史決斷行軍謀略,率九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南攻[8]。楊廣並與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同時由長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南征陳朝。

這八路分為中上游與下游兩部,行軍元帥楊俊統帥中上游三路,他率水陸軍由襄陽進屯漢口,以阻擋中游陳軍支援下游南朝陳首都建康。行軍元帥楊素率舟師出永安(今四川奉節)東下,在荊州刺史劉仁恩江陵與楊素會和,最後抵達漢口與楊俊軍會和。楊素與劉仁恩軍負責驅趕長江中游一帶的陳軍到漢口圍殲。

行軍元帥楊廣統帥下游五路,他率領韓擒虎、賀若弼專攻建康,命王世積與燕榮為左右翼協攻江西、三吳。楊廣率軍出六合,廬州總管韓擒虎廬江(今安徽合肥),吳州總管賀若弼廣陵(今江蘇揚州),這三路集中圍攻建康。蘄州刺史王世積率舟師出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九江掩護楊廣主力軍。青州總管燕榮率舟師出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沿海迂迴南下入太湖,以奇襲吳縣(今江蘇蘇州),深入三吳以支援楊廣主力軍。隋廷在進軍之前,扣留陳使,斷絕往來,以保守軍事機密[9]。並且派出大批間諜潛入陳境,進行破壞、擾亂活動。

牽制陳軍

Thumb
隋滅陳長江中游形勢圖。

588年12月杨俊率水陸軍10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以控管上游各路隋軍,並派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攻佔南岸樊口 (今湖北鄂城西北)以阻擋陳軍南下援救建康。陳後主命散騎常侍周羅睺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率领數萬陳軍據守江夏 (今武昌),阻擋楊俊軍西援上游隋軍,兩軍在此對峙許久[10]

同月,楊素率水軍沿長江東出三峽,目標漢口。至流頭灘(今湖北宜昌西)時,被守備狼尾灘(今宜昌西北)的陳將戚昕阻擋。楊素乘夜黑之際率艦船數千艘東下,同時率陸軍與由江陵西上的劉仁恩軍協聯合襲奪。最後佔領狼尾灘,擊敗守將戚昕,史稱狼尾灘之戰[11]。陳南康內史呂忠肅死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峽口),以三條鐵鎖橫江阻斷隋軍東出三峽。楊素、劉仁恩率水陸聯軍強攻,直到589年正月擊破陳軍,佔領西陵峽口,史稱歧亭與延州之戰

陳朝的荊州刺史陳慧紀見隋朝水軍得以東下長江,於是在公安率軍3萬和樓船千艘東撤建康。然而卻與周羅睺被楊俊牽制在漢口一帶,陳軍最後無法救援建康[12]。楊素水軍持續沿江東下,最後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外還派一路隋軍攻佔湘州(治今湖南長沙),俘虜陳岳陽王陳叔慎,至此長江中游已非陳朝所有。

Remove ads

飛渡長江

Thumb
隋滅陳長江下游形勢圖。

陳朝政治腐敗,疏忽防禦。陳後主陳叔寶荒淫驕侈,不懂軍事,又不採納將領建議積極備戰。他自恃長江天險,且說:「王氣在此,齊兵三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虜今來者必自敗[13]。」早在588年12月,為了隔年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的陳永嘉王陳彥與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陳南海王陳虔率戰船回建康慶祝,致使江防更為薄弱。當隋軍陸續佔領長江上游的消息傳到建康時,均被朝廷掌管機密的施文慶沈客卿扣壓,使得建康城毫無防備[14]。隋軍進至長江北岸時,施文慶又以元會(春節)將至,拒絕出兵加強京口(今江蘇鎮江)、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等地軍備。

589年正月初一,主帥楊廣進軍至六合以南的桃葉山(今六合東南),乘陳後主歡度春節之際,指揮下游隋軍橫渡長江、包圍建康宇文述由桃葉山渡江佔領石頭山(今江蘇江寧縣西北);賀若弼廣陵渡江佔領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黃恪;韓擒虎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佔領采石。

正月初三,陳後主急召大臣討論戰事。初四宣布「親禦六師」,令名將驃騎將軍蕭摩訶[15]率領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迎戰,施文慶為監軍。蕭摩訶將大軍集中在建康,派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江蘇南京城北金川門外),以抵禦六合楊廣軍;派散騎常侍皋文奏鎮守南豫州,率軍於姑孰(今安徽當涂)阻擊采石韓擒虎軍。

Remove ads

白土岡之戰

Thumb
紫金山俯視圖,以南即是白土崗

隋軍渡長江後積極推進,賀若弼於京口派一部隋軍於曲阿 (今江蘇丹陽)阻擋三吳地區(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的陳軍北援,主力持續向建康前進;韓擒虎擊敗陳軍,佔領姑孰(今安徽當涂)後,沿江直下,皋文奏敗退建康。正月初七日,賀若弼進屯鍾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崗;韓擒虎和由南陵(今安徽銅陵附近)渡江的杜彥軍在新林(今南京西南)會合;宇文述軍於白下擊敗陳軍後,進佔石頭城(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16]。隋軍佔領建康外圍城市,完整包圍陳朝的首都。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王世積軍也成功由蘄春攻佔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逼近江西鄱陽湖[17]燕榮水師也由山東沿海南下,佔領三吳地區。

建康地勢虎踞龍盤,向稱險要,在建康附近的陳軍仍然有10萬。然而陳後主不採納部將建議,乘隋軍包圍之際切割敵軍。他放棄鐘山、石頭等險地,將主力固守建康城內外,白白地讓隋軍包圍建康城[18]。賀若弼至京口時,蕭摩訶請求出戰,陳後主不准。而後蕭摩訶得知陳後主竟和他的妻子私通,就也擁兵不前,唯獨讓魯廣達田瑞奮勇作戰。15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陳後主也只讓他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宣陽門南2.5里)。

589年1月20日,陳後主在「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的情況下,對賀若弼軍發動白土岡之戰。他倉促的派魯廣達、任忠、樊毅、孔範與蕭摩訶率軍出戰,於白土岡南北列長蛇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集中攻破薄弱的孔範軍[19]。陳軍全線潰退,賀若弼從北掖門攻入台城(建康宫城)。韓擒虎軍佔領秦淮河南岸石子岡(今江蘇南京雨花臺)後,陳將任忠请降,开北岸朱雀门迎韓擒虎入城[20]。當時陳後主身邊大臣只有尚書左僕射袁憲一人。袁憲建議如同梁武帝侯景故事,莊嚴地向隋軍投降[21]。但是陳後主畏懼而不從,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躲到井裡面。最後被韓擒虎俘虜[22],陳朝滅亡。

Remove ads

降伏嶺南

建康被隋軍攻下後,陳朝尚領有長江中游、三吳與嶺南地區。589年1月22日,楊廣進入建康,命令陳後主發令招降各地陳軍投降。堅守江夏的周羅睺陳慧紀與守備長江中游諸城的守將陸續投降,三吳地區的吳州(今江蘇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二城堅守拒降,嶺南守將徐璒阻擋隋使韋洸南康前,不願意歸附隋朝[23]。於是楊廣率軍南下三吳、嶺南等地,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

嶺南地區早在梁朝侯景之亂時,就受冼夫人控制。冼夫人率兵擊破梁高州刺史李遷仕後掌控嶺南,並與都督陳霸先合作。陳霸先後來創建陳朝,即南朝陳。冼夫人平定多次叛亂,保境安民,被當地俚漢人尊為「聖母」[24]。楊廣得知此事後,命令陳後主致書冼夫人,使其歸隋。為了證明是真的,還將冼夫人曾經獻給陳帝的扶南犀杖及陳後主的兵符給她確認。冼夫人見到信及物件後,確定陳朝已亡,便派孫子馮魂迎隋使韋洸到嶺南。大部分陳轄地區至此才聞風歸附,從此歸隋朝管轄[25]。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Remove ads

贺若弼和韩擒虎争功

贺若弼韩擒虎隋文帝面前争论谁的功大,贺若弼说:“我在蒋山拚死鏖战,打垮了陈朝的精锐部队,俘虏了陈朝骁将萧摩诃、鲁宗达、甘仔轄•闍黎等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于是才平定了陈国。而韩擒虎和陈朝军队几乎没有交锋过,怎么能与我相比!”韩擒虎说:“本来接到明确指示,令我和贺若弼同时合兵攻打陈朝都城,可是贺若弼竟敢独自提前进军,遭逢敌军便投入决战,以致于所部将士伤亡很大。而我率领轻装骑兵五百人,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服了任忠,抓获了陈叔宝,占领了陈朝的府库,捣毁了陈后主盘据的老窝。贺若弼直到傍晚才进至北掖门,是我打开城门让他入的,贺若弼赎罪还来不及,怎么能与我相比!”隋文帝说:“两位将军都立了上等功勋。”于是进级授予韩擒虎上柱国,赏赐布帛八千段。有关官吏弹劾说韩擒虎放纵士卒,奸淫陈朝宫女,因此不加封爵邑。[26]

后来突厥的使节来长安朝见,隋文帝对他说:“你听说过江南的陈国天子吗?”突厥使节回答说:“听说过。”隋文帝传令左右侍从带领突厥使节到韩擒虎跟前,对他说:“这位就是抓获陈国天子的将军。”韩擒虎威严地看着突厥使节,突厥使节十分惊恐,不敢抬头看他。[27]

Remove ads

結局與影響

楊堅建立隋朝之後,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在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南北的條件,並最終完成了統一。此外,楊堅在戰爭指導上的正確也是獲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據《南史》記載,隋接收南方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與四百縣,也將陳後主與皇室、文武百官、百工雜技、輿服、圖籍、法物等帶回首都大興城,運送的行列前後達五百里;自东晋衣冠南渡後在江南保存兩百多年的中國正統文物,至此重返北方[28]

7世紀東羅馬帝國歷史學家狄奥菲拉克特·西莫卡塔隋文帝統一中國以及征服南方的陳朝的歷程進行了描述。西莫卡塔正確地將這些事件置於同時期的帝國皇帝莫里斯在位期間。[29]西莫卡塔也提供了關於中國地理、南北雙方由長江分為兩個獨立的國家、首都呼布丹(源自古突厥語“Khumdan”,即隋朝首都長安)及其風俗文化的粗略信息,認為中原人民“崇拜偶像”,但治理有方。[29]

自汉末以来,除西晋短暂统一外,汉地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该战争大体上结束了汉地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统一的隋朝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重要參戰人物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