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雨养农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雨养农业是一种依赖雨水灌溉的农业类型。它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社区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例如,雨养农业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耕地面积的95%以上,拉丁美洲占90%,近东和北非占75%,东亚占65%,南亚占60%。[1]

贫困、饥饿和水资源短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部分原因是发展中经济体对雨养农业的依赖。此外,由于天气变化加剧,气候变化预计将使雨养农民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2]

大多数文献都将雨养农业与灌溉农业区分开来,后者利用其他水源,例如溪流、河流、湖泊中的淡水地下水。随着农民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制定出更完善的管理策略,大多数农业都处于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之间的一个区间内。[3]

饥饿与水的关系

贫困、饥饿与水资源短缺之间存在相互关联。[4] 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确定了全球营养不良患病率最高的“热点”国家,这些国家恰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及干旱半湿润水文气候区(如稀树草原草原生态系统),其农业主要依赖雨水灌溉,水资源成为作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素。[5] 在全球8.5亿营养不良人口中,几乎全部生活在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主要集中于热带地区。[6]

由于土壤退化蒸发量高、干旱洪水以及普遍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部分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一项由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英语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协调开展的名为《农业用水管理综合评估英语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Water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的研究指出,饥饿贫困与水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然而,该研究得出结论,提高雨养农业生产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更有效地管理雨水和土壤水分,并采用补充灌溉和小规模灌溉,被认为是帮助最多贫困人口的关键。该研究呼吁开启一个水资源投资和政策的新时代,以升级雨养农业,这不仅仅是控制田间土壤和水,更要通过对当地降雨和径流的更好管理,来开发新的淡水资源。[7]

雨养农业在不同地方重要性不一样,但对发展中国家的穷苦老百姓来说,它可是主要的粮食来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超过95%的农田都靠天吃饭;拉丁美洲这个比例也将近90%;南亚和东亚分别在60%和65%左右,近东和北非为75%。全球大部分国家的主粮生产还是靠雨养农业。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环境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以雨养农业为主要农业活动的非洲和亚洲地区,仍有大量贫困家庭面临贫困、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困境。半干旱热带地区 不利的生物物理生长条件以及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加剧了这些困境。发展中国家38%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半干旱热带地区,其中75%生活在农村地区。世界上超过45%的饥饿儿童和超过70%的营养不良儿童生活在南亚热带地区。[8]

Remove ads

产出趋势

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农业用地面积扩大了20%–25%,贡献了同期粮食总产量增长的约30%。[9][10] 剩余产量增长则来自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提升。然而,不同区域之间以及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发展中国家,雨养粮食的平均单产为每公顷1.5吨,而灌溉单产为每公顷3.1吨。[11] 雨养农业产量的增长主要源于土地面积的扩张。[12]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