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
Remove ads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德語:Leonie Ossowski,1925年8月15日—2019年2月4日),原名约兰特·冯·布兰登施泰因Jolanthe von Brandenstein),[1] 德国作家。她也曾经使用笔名“乔·蒂德曼(Jo Tiedemann)”创作作品。[2]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的作品包括给年轻人创作的小说《大颤栗(Die große Flatter)》,该作品曾多次被翻拍成影视作品;电影剧本《两个母亲英语Zwei Mütter》;以及故事和非虚构类作品。雷奥妮·奥索夫斯基被授予的知名奖项包括由德国笔会英语PEN Centre Germany所颁发的赫尔曼·凯斯滕奖阿道夫·格里姆奖英语Grimme-Preis

事实速览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Leonie Ossowski,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原名“约兰特·冯·布兰登施泰因(Jolanthe von Brandenstein)”,于1925年8月15日出生在魏玛共和国波森-西普鲁士的勒尔斯多夫(Röhrsdorf),该地现属于波兰卢布斯卡省弗斯霍瓦县奥索瓦斯恩英语Osowa Sień。雷奥妮·奥索夫斯基的父亲是贵族德语Brandenstein (Adelsgeschlecht)庄园主洛萨·冯·布兰登施泰因(Lothar von Brandenstein);而她的母亲则是作家露丝·冯·奥斯陶(Ruth von Ostau)。雷奥妮·奥索夫斯基还有一名姐姐伊芙·梅林德语Yvonne Merin,她后来成为一名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雷奥妮·奥索夫斯基逃亡至图林根州巴特萨尔聪根;随后又搬迁至黑森州;最后定居在上施瓦本英语Upper Swabia[3] 期间,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尝试过许多工作,例如销售员、工厂工人和照片实验室助理等。

从1950年代开始,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就开始用笔名创作短篇故事。当雷奥妮·奥索夫斯基于1953年访问东德的时候,她接到了国有电影制片厂德国电影股份公司剧本创作委托。于是她创作了《两个母亲英语Zwei Mütter》的电影剧本,该片由弗兰克·拜耳英语Frank Beyer执导并于1957年6月28日首映。[4] 一年后,她又创作了小说《没有天空的星星德语Stern ohne Himmel (Roman)》,[2][5] 随后这部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在1958年跟随她的家庭搬迁至曼海姆。1968年,她首次在西德出版了第一部小说。与此同时,她还出版了故事集、非虚构类书籍、影视剧本及舞台剧本。[6]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是德国笔会英语PEN Centre Germany的成员。

从1970年代开始,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开始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她关切监狱里的在押的年轻人,并为那些被释放的年轻人兴建集体公寓德语Wohngemeinschaft[3]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在1974年访问了她的出生地,并写了一部有关战争及战后人们生活的三部曲小说,以此来表达她对波兰观点的同情。[6] 1977年,奥索夫斯基创作了《大颤栗(Die große Flatter)》,这是一部写给年轻人的小说。《大颤栗》讲述了两个在曼海姆的无家可归的青年人的故事。这部作品后来被改编成一部三部曲的电视迷你系列剧,并由里奇·穆勒执导。该剧于1979年首播之后,曾多次获奖。[5][6]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在1980年搬家至柏林市,并在这里居住到她去世为止。[7]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于2019年2月4日去世,享壽93岁。[1] 她与丈夫神学家路易-费迪南·冯·佐贝尔蒂茨德语Louis-Ferdinand von Zobeltitz拥有7个孩子。[3]

Remove ads

所获奖项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于2006年获得德国笔会英语PEN Centre Germany赫尔曼·凯斯滕奖[6][8] 2004年,奥索夫斯基又荣获安德雷亚斯·格吕菲乌斯奖英语Andreas Gryphius Prize[9] 同时,她也曾获得阿道夫·格里姆奖英语Grimme-Preis曼海姆市席勒奖德语Schillerpreis der Stadt Mannheim[7]

创作作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