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冰雹
天然災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冰雹(hail,也称雹),俗称“雹子”,是从空中降落的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冰块,产生于猛烈发展的积雨云,多出现于晚春和夏季的午后,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一种强对流天气,易给农业等带来经济损失[1][2][3]。“冰雹”和“霰”(俗称“雪子儿”等)不同:后者多伴随降雪出现[4][5],常被公众误以为属于冰雹[6]。
![]()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
形成
冰雹是以“雹胚”(直径约0.2~0.3mm,主要是大的过冷水滴,也可由尘埃、冰晶等充当)为核心,在云中反复碰冻过冷水滴形成的。具有特定气象条件的雷暴云可降下冰雹(这类雷暴系统可称“冰雹云”或“雹云”)。这些条件包括斜升气流的強度、氣流最大上升速度区的位置、冰点层的高度、云中水分累积区的条件等。除较弱的冰雹可由对称型风暴云(一般雷暴)降下之外,雹云通常是三种典型强雷暴之一,尤其是强雹暴多半为超级单体[7]。
分布
冰雹大多發生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在赤道和兩極较少,在海洋上也較少。從局地條件看,冰雹分布是山區多、平原少。這是因為山區地形複雜,受熱差異大,空氣垂直運動發展,冰雹較易於形成。
危害
冰雹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枝葉、莖幹和果實產生損傷,造成作物減產或欠收。除此之外,冰雹出現時常伴有強風及劇烈的降溫,還產生雷電現象,從而帶來各種危害,例如建築物的破壞和人員的傷亡[8]。
图片展示
-
冰雹
-
雹暴
-
呈透明层与不透明层的冰雹
参考文献
參見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