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霧島號戰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霧島號戰艦
Remove ads

霧島(日语:霧島きりしま kirishima ?)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軍艦。建造時原為巡洋戰艦[2](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後來改裝成戰艦金剛型戰艦的4號艦。

事实速览 霧島 きりしま, 概况 ...
Remove ads

艦名

Thumb
1913年12月1日 下水典禮
Thumb
1941年11月23日 在單冠灣的南雲機動部隊(從左起為「霧島」、「加賀」、「比叡」)
Thumb
1940年3月10日 第2次改装後的「霧島」

艦名是以宮崎縣鹿兒島縣縣境內的霧島山來命名[3]艦内神社日语艦内神社是從霧島神宮分祀出來[4]。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為參考日本艦船命名慣例。另外,該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金剛型護衛艦2號艦「霧島」(きりしま)所繼承。

川崎造船所所建造的金剛型3號艦「榛名」同樣,為初次由民間造船廠所建造的日本國產戰艦。1號艦「金剛」為英國維克斯船廠日语ヴィッカース建造,而2號艦「比叡」則為橫須賀海軍工廠。

艦歷

於1912年(明治45年)3月17日,作為巡洋戰艦在三菱合資會社三菱造船所日语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現在的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動工[5],較「榛名」遲了一日。於1913年(大正2年)12月1日下水(榛名為12月17日),並在1915年(大正4年)4月19日服役,艦籍為隸屬佐世保鎮守府。金剛型3號艦「榛名」的下水日雖然在12月14日較「霧島」遲,但竣工日卻與「霧島」同為日4月19日,在戰艦史中算是異例的姊妹艦。

於1930年(昭和5年)進行第一次近代化改裝。同年10月26日,在神戶近海實施的特別大演習観艦式中,昭和天皇乘坐被指定為御召艦的「霧島」,與先導艦「足柄」、供奉艦「妙高」、「那智」及「羽黑」同為觀艦式的主角[6]。1月19日,因陸軍特別大演習御統裁的關係,天皇在岡山縣宇野港日语宇野港登上「霧島」乘艦,21日到達橫須賀軍港[7]

其後於1936年接受第二次近代化改裝。在第一次改裝期間,進行了擴闊艦身、加設增強水平及水中防禦的裝甲、以及裝備應對魚雷攻擊的船腹等工程。雖然亦強化了引擎的馬力,但由於排水量增加,所以極速仍然下降。而在第二次近改裝期間,不但加強裝甲防御,亦同時更換了引擎。而對比改裝之前,其馬力增強近倍達136,000匹,一躍成為擁有近30節高速的高速戰艦。

1937年8月21日、「霧島」與伊1伊2伊3伊4伊5伊6戰艦長門」、「陸奥」、「榛名」、輕巡洋艦「五十鈴」同共在多度津港日语多度津港出港,在長江河口沿岸執行作戰行動到23日為止。

Remove ads

太平洋戰爭

於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戰爭開戰時,與「比叡」共同組成第3戰隊第2小隊,由於擁有高速,因此作為南雲機動部隊(後來的第三艦隊)的随伴護衛艦,並參與了珍珠灣攻擊斯里蘭卡近海海戰中途島海戰[注 1][8]第二次所羅門海戰南太平洋海戰等各場海戰。7月14日,於艦隊再編期間,「比叡」、「霧島」一同從第3戰隊轉動到第11戰隊[9]

第三次所羅門海戰

1942年11月上旬,山本五十六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計劃對瓜達康納爾島(以下為瓜島)的亨德森飛行場進行艦砲射撃日语艦砲射撃及對瓜島進行登陸作戰。以第11戰隊(比叡、霧島)作為核心編成挺身艦隊(司令官阿部弘毅中将)並前往瓜島方面,「霧島」等各艦並與迎撃的美國艦隊交戰。

第一夜戰

11月12至13日,挺身艦隊與丹尼爾‧J‧卡拉漢日语ダニエル・J・キャラハン少將及諾曼·史考特日语ノーマン・スコット (軍人)少將所指揮的美國艦隊之間發生夜間戰鬥。戰鬥前、挺身艦隊的「長良」、「比叡」(旗艦)及「霧島」以縱陣作為中心,旗艦右舷側則有第6驅逐隊(曉、雷、電),而旗艦左舷側為第16驅逐隊(天津風、雪風)及第61驅逐隊(照月)作團子狀航行,旗艦右前方有第2驅逐隊第2小隊(夕立、春雨)作先鋒,旗艦右後方也有第4水雷戰隊「朝雲」、第2驅逐隊第1小隊(村雨、五月雨)同行[10]。在「夕立」報告發現美國艦隊後戰鬥立即開始,「比叡」、「曉」隨即使用探照燈進行照射。混戰中,「比叡」、「霧島」及各艦共同擊破了重巡洋艦「三藩市日语サンフランシスコ (重巡洋艦)」號 (USS San Francisco, CA-38)及輕巡洋艦「亞特蘭大日语アトランタ (軽巡洋艦)」號(USS Atlanta, CL-51)。不過,「比叡」因受到集中攻擊而在薩沃島附近陷入不能操舵的狀態。

在混亂的夜戰下「霧島」回避了數枚魚雷,也對美艦進行砲擊,期間與「比叡」分離向北方退避[11]。其後,為了替陷入危機的「比叡」進行曳航,「霧島」開始南下[12][13]。起初「朝雲」與「霧島」同行[14],其後與「霧島」匯合的「天津風」因損傷而與「長良」同時分離並北上[15]。同時,「霧島」也受美軍潛艇的攻擊,當中1枚魚雷命中(未引爆)[16]。前進部隊的命令停止救援並北上[17]。15時25分,與「春雨」匯合[18]。由於失去了曳航的機會,而應急修理亦失敗,更受到美軍軍機的空損傷不斷擴大,「比叡」不得不放棄,後於13日傍晚沈没。為金剛型戰艦最初的喪失艦,也是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軍最初喪失的戰艦。

Remove ads
艦隊再編

由第11戰隊執行的亨德森飛行場砲擊失敗後,山本五十六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向外南洋部隊下達對瓜島飛行場進行壓制射擊的命令,同部隊與以第7戰隊(司令官西村祥治日语西村祥治少將:鈴谷、摩耶)作為核心的支援部隊(第7戰隊、天龍、夕張、巻雲、風雲)奉命進行飛行場砲擊任務[19]。支援隊及主隊(第8艦隊:鳥海、衣笠、五十鈴、朝潮)於13日上午從肖特蘭泊地出撃並航向瓜達爾卡納爾島,於13日深夜,「鈴谷」與「摩耶」成功對飛行場進行砲擊[20]。不過對飛行場的損害十分有限,14日上午6時後從該飛行場起飛的美軍軍機對日本艦隊進行空襲,「衣笠」沈没、「鳥海」、「摩耶」及「五十鈴」受損[21]。另外,於14日夜收到登陸命令的增援部隊(司令官田中賴三日语田中賴三少將、第2水雷戰隊/田中少將兼任:早霜、親潮、陽炎、海風、涼風、高波、巻波、天霧、望月、及11艘運輸船)也受到美軍軍機的波狀攻擊,有6艘運輸船沈没、1艘中彈後撤退[21]。低速的運輸船如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及卸載物資,必先要破壞美軍飛行場的機能,以下是聯合艦隊在14日8時30分為止所發佈的兵力部署[22]

○射撃隊(前進部隊指揮官直率)司令官:近藤信竹中将(第二艦隊司令長官) 旗艦愛宕

  • 第4戰隊(重巡洋艦:愛宕高雄
  • 第11戰隊(戰艦:霧島
  • 第10戰隊(輕巡洋艦:長良/第4戰隊直衛)

○直衛(第4水雷戰隊司令官)

○掃討隊(第3水雷戰隊司令官)

另一方面,美軍的南太平洋部隊指揮官小威廉·海爾賽中將,及其轄下的第16特遣艦隊/司令官托馬斯·金凱德少將所指揮的航空母艦「企業」號、戰艦「華盛頓」號 (USS Washington, BB-56)及「南達科他」號(USS South Dakota, BB-57) 投入戰場[25]。面對沒有放棄增援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日本軍,海爾賽中將把艦隊分開,命令威利斯·李少將率領第64特遣艦隊以水上戰鬥以擊退日本艦隊並防衛飛行場[26]。第64特遣艦隊的主要戰鬥力為與大和型戰艦同期建造的新鋭北卡羅來納級戰艦華盛頓」號、南達科他級戰艦南達科他」號2艘,皆搭載了威力較金剛級之14英吋艦炮強大的16英吋艦炮[27]。對於進行艦隊決戰,美國艦隊兵將的士氣非常高[28]。另外,日本軍也察覺到美軍投入2艘戰艦到瓜島,宇垣纏聯合艦隊參謀長的手記戰藻錄日语戦藻録中,有「收到敵方在薩沃島以西15浬有驅逐艦4艘、大巡或戰艦2艘在羅盤方位70度的電報。敵方也判斷我方攻擊隊南下亦派戰艦進入吧,戰艦對戰艦的夜戰大既在今夜發生」[29]。不過近藤前進部隊指揮官於14日15時35分下令「(一).今夜敵方的數隻巡洋艦及驅逐艦,很可能在薩沃島附近出現 (二).如出現右方(原文)的情況就暫停陸上砲擊,在消滅敵方後將再進行」,但來自索敵機的報告卻有另一個說法,認為敵方主力艦隊不會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出現[30]

Remove ads
第二夜戰
Thumb
1942年11月14日,與近藤部隊合流並再度航向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霧島」(最後),前方是「高雄」,而該照片是從「愛宕」甲板上拍攝

11月14日深夜,在瓜達爾卡納爾島至薩沃島海域(通稱鐵底海峽),旗艦「愛宕」及下轄的日本海軍前進部隊與美軍第64特遣艦隊交戰。海戰從魚雷戰開始,並由前進部隊的驅逐艦「綾波」沉沒、第64特遣艦隊全部4艘驅逐艦喪失戰鬥能力作為序幕[31]。此時,「南達科他」號因引擎出現漏電而發生大規模停電,但在3分鐘成功修復[32]。同時間,旗艦「華盛頓」號為了回避美軍驅逐艦的殘骸而向左轉舵,而「南達科他」號向右轉舵,但重新往西航行時,已落在「華盛頓」號的右後方1.7公里[33]。面對2艘各自失散的美國戰艦,首先第3水雷戰隊的「川内」、「浦波」及「敷波」再向「南達科他」號進行砲擊,使其再次發生停電[33]。不過還未曾以魚雷攻擊給予致命性打擊前,近藤中将命令除了救援「綾波」的「浦波」外,其餘的3水戰則航向薩沃島東南偏東方面進行海域掃蕩[33]

後續為「愛宕」、「高雄」、「霧島」與「南達科他」號及「華盛頓」號交戦。起初「照月」和「朝雲」在「霧島」後方航行中[34],但因調頭關係日本艦隊射撃部隊以「朝雲」、「照月」、「愛宕」(旗艦)、「高雄」、「霧島」的次序變成單縱陣[35]。近藤中將亦因錯誤分析美國艦隊已經敗退,所以這時「霧島」主砲塔只準備了用以攻擊亨德森飛行場三式彈。就此「霧島」在沒有替換對艦戰鬥用的穿甲彈,直接使用三式彈進行砲擊。10時01分,「愛宕」、「霧島」使用探照燈照射並發現6000米外的新型戰艦(南達科他號)[36]。「南達科他」號因早前與前進部隊水雷戦隊交戰而受損,在雷達發現4.8公里外的近藤艦隊時剛好受到日本艦隊的照射攻擊[37]威利斯·李少将立刻詢問「南達科他」號的格茨艦長「不要緊嗎?」,而格茨艦長則回覆「一切漸入佳境」,不過被大量砲彈命中的「南達科他」號因雷達失靈及第三砲塔無法使用而被迫撤離戰場[37]。而發射了大量氧氣魚雷(例如「愛宕」就射了19枚[38]、「朝雲」4枚[39]、水雷戰隊各艦亦大量發射)的日本艦隊,誤將擊中美國驅逐艦殘骸及因波浪而自爆的當作命中[40],而實際上1枚也沒有命中[41]

「愛宕」及轄下的日本艦隊由於集中攻擊被探照燈照射到的「南達科他」號,所以遠離「南達科他」號並在接近瓜島航行中的「華盛頓」號沒有受到日本艦隊的攻擊[37]。雖然「華盛頓」號上的雷達不能分辨捕捉到的大型目標究竟是「南達科他」號還是日本戰艦(霧島),但在使用探照燈後成功將目標識別。9門16吋砲立刻展開了砲擊。更甚的是美國戰艦所發射的照明彈將日本艦隊的輪廓完全展示出來[42][43]。「霧島」僅在7分鐘間就被9枚16吋的砲彈擊中。霧島戰鬥詳報日语戦闘詳報中,記錄著前部電信室被6枚以上擊中全毀,三號四號砲塔無法動彈,加並上舵機故障損傷不斷加重[44]。22時08分,「霧島」因跟不上追擊美國戰艦的「愛宕」、「高雄」的艦隊運動而落伍掉隊[45]。後來雖然成功控制火勢,機械室及鍋爐室也沒受損,但是因舵取機室已完全浸沒所以方向舵固定在面舵(向右)10度,右舷亦因傾斜而不能直行[46]。「愛宕」、「高雄」也因在戰場失去方向而留下「霧島」獨力繼續與「華盛頓」號戰鬥,其後日美雙方也從戰場撒離[47]。「朝雲」及「照月」因替「霧島」進行護衛而留下來[48][49]

而「霧島」因不能操舵,在只能向左迴旋的情況下從戰列中掉隊。雖然「霧島」以人力操舵及全力滅火力求復歸戰列﹐但是由於蒸汽導管破裂,噴出的高壓蒸汽導致大部份機關科員(輪機科)戰死等嚴重損害,雖然後來成功滅火,但「霧島」卻停止前行。艦長隨後下令進行自沈處理及全員退艦。於0130(15日上午1時30分),「霧島」在薩沃島以西11哩的地點,從左舷後部開始沈入海中。退艦後的乘員由驅逐艦「照月」所接收。

留在戰場上的「霧島」因蒸汽導管破裂,噴出的高壓蒸汽導致大部份機關科員(輪機科)戰死及重傷,另因火災而陷入彈藥庫隨時發生誘爆的危機之中,所以進行注水作業[44]。由於向右舷傾斜,為求恢復平衡而向左舷注水,不過有證供指反而一口氣變成向左傾斜[50]。而潜水員所進行的水底作業亦都失敗[44]。也判斷使用輕巡洋艦「長良」作曳航為不可能[44]。23時50分,不斷向右傾斜的「霧島」請求「朝雲」救援[51]。亦傳達了『艦內嚴重損毀無法操舵』『預計稍後可微速航行』[52]。收到該情報的「朝雲」報告「霧島」的狀況為艦尾被魚雷命中而入水(應該是華盛頓號的40厘米砲彈)[53]。由於「霧島」的狀況只是不斷惡化,於00時42分艦長決定全員退艦[54][55]。在軍艦旗降下後,霧島乘組員開始移乘到接舷的驅逐艦「朝雲」[56]。早上1時,「五月雨」到達[57]。由於發出了處分命令,「五月雨」開始進行砲擊,「霧島」隨刻大幅向左傾斜[58]。11月15日午前1時20至25分左右,「霧島」在薩沃島西方(265度)11浬地點從左舷後部開始覆轉沈没[44][59]。「朝雲」、「照月」、「五月雨」這時仍留在沈没海域進行救助[60]。2時30分,在完成救助後向北方開始撤離[61]。被救起的生存者為準軍官以上69人、士官士兵1031人[44]

因為這場海戰,田中増援部隊指揮官在美國艦隊撤退的空隙將4艘運輸船送到達瓜達爾卡納爾島塔沙法朗加的沙灘上擱淺,兵員幾經辛苦成功登陸[62]。但是軍需物資在搬上陸地前受到美軍軍機的空襲,在轟炸後有大部分損失。宇垣聯合艦隊參謀長在著作中記有「夜来暴风黄菊折六枝(追悼損失的比叡、霧島、衣笠、夕立、曉、綾波)」「暴風過後流星光影暗淡(像失去兩艘戰艦一樣)」[63]。在前天失去「比叡」後,再喪失「霧島」受到日本海軍產生很大衝擊﹐在以後的海戰中對投入戰艦作戰變得十分慎重[64]﹐而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戰艦雖為有效戰力但為此失去作戰機會。另外,在大本營發表中,1艘戰艦(沒有公開「比叡」艦名)沈没,1艘戰艦嚴重損毀,隱瞞了「霧島」的喪失[65]。同年12月20日除籍[1]。亦於同日從第十一戰隊中除籍[66]

Remove ads

戰後的海底調査

1992年(平成4年)夏天,海洋考古學家羅伯·巴拉德的調査隊在鐵底海峽發現了沈沒的「霧島」。沈没地點的水深為900米[67]。而實際位置在當年記錄位置的西方約1.5公里,以完全覆轉的狀態沈於海底[68]。殘骸中沒有艦首部(到前方上部構造物附近為止)及艦尾先端,右舷外側的螺旋槳則被錨纏著[68]。調査隊推斷,「霧島」的艦橋與上部構造物因重心而覆轉沈沒,在沈沒期間彈薬庫爆炸時也沒有讓艦身回復[68]

主要目一覽

更多信息 主要目, 新造時計劃 (1915年) ...

※ 空白為不明。
※※ 及後增加鍋爐室的水平防禦到64毫米、機械室83-89毫米、彈藥庫102-114毫米、舵取室76毫米。

海上公試成績

更多信息 時期, 排水量 ...

歷代艦長

Thumb
1921年5月4日 未改造前的艦橋
Thumb
1932年10月 別府灣
Thumb
1939年4月27日 在宿毛灣的「霧島」及「赤城」

※資料為基於《艦長たちの軍艦史》16-18頁、『日本海軍史』第9巻・第10巻的「將官履歷」及『官報』。

  1. 釜屋六郎 大佐:1914年12月15日 - 1915年12月13日 *兼海軍艦政本部艤裝員( - 1915年4月19日[69]
  2. 志摩猛 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12月1日
  3. 松村純一 大佐:1916年12月1日 - 1917年7月16日
  4. 中村正奇 大佐:1917年7月16日 - 1917年12月1日
  5. 三村錦三郎 大佐:1917年12月1日 - 1918年11月10日
  6. 勝木源次郎 大佐:1918年11月10日 - 1919年11月20日
  7. 横尾尚 大佐:1919年11月20日 - 1920年1月8日
  8. 安村介一 大佐:1920年1月8日 - 1921年12月1日
  9. 寺岡平吾日语寺岡平吾 大佐:1921年12月1日 - 1922年12月1日
  10. 安東昌喬日语安東昌喬 大佐:1922年12月1日 - 1923年11月6日
  11. 坂元貞二 大佐:1923年11月6日 - 1924年12月1日
  12. 藤田尚德日语藤田尚徳 大佐:1924年12月1日[70] - 1925年10月20日
  13. 加藤隆義日语加藤隆義 大佐:1925年10月20日 - 1926年12月1日
  14. 本宿直次郎 大佐:1926年12月1日 - 1927年12月1日
  15. 岩村兼言日语岩村兼言 大佐:1927年12月1日 - 1928年3月10日
  16. 古川良一 大佐:1928年3月10日 - 1928年12月10日
  17. 井上肇治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1929年2月8日
  18. 廣田穣 大佐:1929年2月8日 - 1929年11月1日
  19. 藤澤宅雄 大佐:1929年11月1日 - 1930年12月1日
  20. 菊野茂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1931年12月1日
  21. 宇野積藏 大佐:1931年12月1日 - 1932年12月1日
  22. 北岡春雄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1933年11月15日
  23. 高橋伊望 大佐:1933年11月15日 - 1934年11月15日
  24. 丹下薫二 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1935年11月15日
  25. 三川軍一 大佐:1935年11月15日 - 1936年12月1日
  26. 牧田覺三郎日语牧田覚三郎 大佐:1936年12月1日 - 1937年12月1日
  27. 金澤正夫日语金沢正夫 大佐:1937年12月1日 - 1938年11月15日
  28. 多田武雄日语多田武雄 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1939年11月15日
  29. (兼)久保九次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1939年12月27日
  30. 友成佐市郎 大佐:1939年12月27日 - 1940年10月19日
  31. 白石萬隆日语白石万隆 大佐:1940年10月19日 - 1941年8月15日[注 2]
  32. 山口次平 大佐:1941年8月15日 - 1942年4月20日
  33. 岩淵三次 大佐:1942年4月20日 - 1942年11月22日
Remove ads

同型艦

注釋

註腳

參考文獻

關聯項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