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衣南
香港葵青區區議員選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衣南(英語:Tsing Yi South,代號:S28),是香港葵青區議會屬下的選區,1985年設立,2023年取消,末任區議員為葵青傳承成員郭子健。
範圍
青衣南選區範圍廣闊,涵蓋青衣島南部及西部,包括整條長宏邨、曉峰園、藍澄灣以及青衣南工業區。與其相連的選區有翠怡、長青、長康、盛康、長亨。投票站亦因應人口分佈而設有兩個,分別位於藍澄灣內的藍澄會及長宏邨附近的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本區是青衣最大的選區,亦是葵青區面積最大的選區。值得留意的是,基於劃分選區時未有故及填海工程,位於對岸昂船洲志昂路及昂運路之間貨物裝卸區的一小片「飛地」,屬於本區而非荔景選區;同時葵青區水域南端與中西區交接的範圍亦屬於本選區,因此本選區也是葵青區最南面的選區。
沿革
青衣南選區早於1985年區議會選舉中成立,當時青衣島上已入伙的屋苑只有長青邨、長康邨及美景花園,故此亦以這些屋苑作為青衣南選區,與原有的鄉村範圍分開。當屆選舉,以青衣關注組名義出選的李志輝高票當選葵青區議員,其後李與葵青區議會內的其他六名泛民主派當選人(梁耀忠、周奕希、黃耀聰、單仲偕、梁廣昌、李永達)由於得票勝過傳統街坊派候選人,而被稱為「葵青七子」。
1988年區議會選舉,配合青衣中部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相繼入伙而與青衣北選區分拆出以長康邨為中心的青衣中選區。而李志輝亦於本區高票當選連任,後來李志輝因為移民加拿大,提早離任,補選由謝偉明接替出戰,最後謝成功當選。1991年區議會選舉,因應青衣島人口持續增加,本區劃界有所改動,主要分劃為寮肚、楓樹窩路一帶鄉村及青華苑組成的青衣西及由長青邨、美景花園組成的青衣南,當時青衣南由港同盟成員謝偉明競逐連任,高票擊敗親中派自民聯候選人雷可畏,青衣西則由民協及青衣關注組成員區長華當選。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亦隨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青衣全島分拆出多個選區,青衣南選區亦重新劃界,劃出長青邨、美景花園範圍到長青後,吸收青欣臨時房屋區及寮肚一帶,形成現有的青衣南選區。
1994年區議會選舉,選舉由原任青衣西選區的區議員民協及青衣關注組成員區長華轉區參選,並取得1,410票成功連任。
1999年區議會選舉,區氏在無對手下自動當選連任,青欣臨時房屋區清拆後的長宏邨於2001年落成,改動人口組成,2003年區議會選舉,區不敵民主黨的黃光武,連任失敗。
2007年區議會選舉,藍澄灣於2004至2005年入伙,帶動人口上升,黃光武亦以600多票之差,敗予4年前被其擊敗的民建聯成員潘志成,連任失敗;2011年區議會選舉,潘更在無對手下自動當選連任。
2015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估算約19,744人[4],其中9,377位選民。[5]議席由民建聯成員潘志成及青年新政成員葉荏碩爭奪,最後潘以3,214票擊敗葉成功當選連任。[6]潘志成2018年捲入葵青區議會撥款醜聞,被揭發推薦與自己相屬的組織申請撥款,涉事款項超過23萬元。[7]
2019年區議會選舉,選區範圍維持不變,潘志成被民主派人士郭子健擊敗而未能再度連任,泛民主派成功奪回自2007年起失去的議席。2021年10月,政府當局不信納郭子健符合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裁定宣誓無效,取消郭的區議員資格,並停止其參選權五年。
Remove ads
歷屆議員
歷屆選舉結果
Remove ads
資料來源與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