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龍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龍大橋[1](英語:Tsing Lung Bridge)是香港一座計劃興建的懸索吊橋,原為香港10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南段)(即現時香港11號幹線)的一部份,橫跨荃灣區青龍頭大嶼山之間的馬灣海峽[2]。計劃中的大橋全長1,900米,主跨長1,418米。橋面寬53米,索塔高170米,為雙程四線,建成後將是全港首座南北行雙程四線、合共八條線的跨海大橋。[3]

由於這座大橋的橋塔須符合《香港機場(障礙管制)條例》訂定的空域要求,而橋身須高於馬灣海峽的60米航行淨空,所以設計和建造青龍大橋將會極富挑戰。[4]

計劃

最初香港政府建議的10號幹線是一條連接香港島、大嶼山和新界西北的公路,全長29.5公里。青龍大橋主要提供通往大嶼山的第二條對外連接路。大橋原先預期在2002年動工,在2007年落成。[4]

進展

2000年7月28日,香港政府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就包括青龍大橋的十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南段)工程刊憲,期間共收到577份反對書[5]。政府因應刊憲期間收到的反對書檢討並且修訂整個計劃,其後於2002年6月28日再次刊憲。由於刊憲期間再次收到反對書,大橋的設計進度因而受阻。[6][7]

2003年12月5日,政府宣布由於有關十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南段)的規劃已經納入新界西北交通及運輸基建檢討範圍,因此,政府決定不按照原定計劃進行是項工程。[8]於2004年,政府作出上述檢討後,就新界西北交通及運輸基建的長遠規劃,以不同方式組合各個公路項目提出三個方案,其中兩個均包括青龍大橋,預計實施時間則為2017年至2022年,成本約65億港元。不過政府認為當時仍然有不明朗因素,所以當時未有落實決定。[9]

2010年,隨著政府落實興建港珠澳大橋以及同步興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以連接北大嶼山及新界西北屯門,意味著青龍大橋的計劃已經被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方案所取代。

2017年1月,政府宣佈重新研究興建一段連接北大嶼山元朗之公路幹線(屯門西繞道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後者屬港珠澳大橋附屬工程),惟相關路段將會被納入為11號幹線[10]

2018年4月,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撥款約九千萬進行十一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可行研究的撥款。[11]

2023年6月,在精簡法定和行政程序之下,路政署計劃目標在2033年或之前開通11號幹線,較原定目標提早3年啟用。根據方案,青龍大橋將為雙程四線,合共八條線的跨海大橋。[3]

2023年9月22日,政府刊憲興建11號幹線。[12]

Remove ads

其他

2019年,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舉辦「構建明日香港 2019」活動,由14間中學參予兩個工程設計主題,其中青龍大橋為其中一個設計主題[13][14]

參見

資料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