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對映體過剩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非对映体过剩率(Diastereoisomer excess, 缩写为d.e.),通常用来表征两个以上掌性中心分子时的光学纯度。[1]

化合物含有2个掌性碳原子,在GCHPLC测定的时候,采用掌性管柱,可以得到4个同分异构体峰,可以利用峰面积直接求de值及ee值(對映體過量百分數)。

非对映体过量产生于核磁共振技术以前。当时人们无法测量非对映体的绝对含量,于是就用非对映体过量来表示光学纯度。而现在人们可以做到测量非对映体的绝对含量,所以有人建议逐渐废除非对映体过量这个概念。[2]

計算方式

某个拥有两个掌性中心的分子,有四種掌性結構:(R,R)、(R,S)、(S,S)、(S,R),將其中兩個非對映體做比較(如: (R,R)和(R,S),令為D1和D2)。則两個非對映體之间就有含量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D1占80%,D2占20%,则dr值(非對映體比例,Diastereomeric Ratio[3])为4:1,de值为 (80%-20%)/(80%+20%) = 60%

需注意,

  • D1和D2加起來需為100%
  • 不能把(R,R)和(S,S)、(S,R)和(R,S)作分組,因为它们互為对映体
  • 此公式僅能使用兩個非對映體,超過兩個則不適用
Remove ads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