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洲文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非洲文學
Remove ads

非洲文學是以亞非語系或非洲語系,源自於非洲文學作品,但一般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文學,北非文學通常歸類於阿拉伯文學中。非洲文學中也包括口頭文學 (oral literature,乌干达語言學家皮奥·齐里姆英语Pio Zirimu稱為是orature)[1]

文學
Thumb
散文 - 韻文 - 駢文
- - - 歌詞
小說短篇小说長篇小說) - 戲劇 - 傳記
兒童文學 - 文學流派
西方文學理論 - 文學史
地域文學
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古埃及文學
爱尔兰文学義大利文學西班牙文学
中国文学香港文學台湾文學
美国文学 - 英國文學
德國文學法国文學
朝鲜文学韩国文学
印度文学伊朗文学
日本文学越南文学
非洲文學俄国文学
作家
小說家隨筆家
剧作家評論家
诗人詞人
作曲家填詞人
散文家 - 網路作家
分類
文學 - 各國文學
文學類型 - 文學體裁
作家 - 登場人物
文学流派

非洲受到列強的殖民,對非洲人民的影響很大。一般分析非洲文學也會分為殖民時期前的文學、殖民時期的文學、後殖民文學等。非洲文學也可按地區(西非南部非洲東非)或按語言(主要是前殖民地語言:英語、法語和葡萄牙語、斯瓦希里語、西班牙語)劃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有四位來自非洲,包括埃及的納吉布·馬哈福茲(1988年獲獎)[2]、南非的納丁·戈迪默(1991年獲獎)[3]約翰·馬克斯維爾·庫切(2003年獲獎)[4]和坦桑尼亚的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1年獲獎)[5]。尼日利亚作家奇努阿·阿切贝所著的《瓦解》(Things Fall Apart)是非洲文学中相關被广泛阅读的作品。[6]

非洲文學有許多的成分來自口頭文學,由於許多非洲語言缺乏文字,因此文學以神話、英雄故事和歌曲的形式由吟遊詩人口頭傳播,以敘事詩的型態歌唱,在西非,這種職業被稱作Griots英语griots[7](有時譯作葛利歐特)。口頭文學在非洲大陸的許多地方仍然存在,這些口頭傳統存在於許多語言中,包括富拉語斯瓦希里語豪薩語沃洛夫語等語言。[8]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