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領群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領群特
Remove ads

領群特是漢譯《阿含經》中的一個意譯詞語,對應吠陀梵語中的vṛṣala[1],和巴利語小部·經集》中的vasala,在婆羅門口中是對卑賤穢惡之人的蔑稱。《雜阿含經》記載釋迦牟尼曾被婆羅豆婆遮英语Bharadwaja婆羅門稱為領群特[2],此意譯中“特”為“牛父”(vṛṣa[3],加“領群”修飾而轉義為“牛王領眾”[4]。在《別譯雜阿含經》中將這個古老詞語意譯為旃陀羅[5],即賤民之意。印度教傳說中,孔雀帝國開國之君旃陀羅笈多也曾因首陀羅出身被如此稱呼[1],在佛教傳統中常將佛法比喻為牛王正道[6]

佛經釋義

在佛陀被稱呼為領群特的經文中,一個婆罗门对佛陀说:「領群特止步不要进我家门」[2],佛問他知道領群特和領群特法嗎,他隨即敷床座請佛陀入坐而求教[7],佛陀向他闡明了造何等惡者是為領群特[8],而不應以種姓確定人之淨穢善惡[9]

有關記載

婆羅門將佛陀稱為領群特的這個事例,涉及到的釋迦族和印度東方部族的種姓問題。在印度種姓制度中,賤民dalita)是不可接触者,不歸屬在种姓制度四大種姓之中,只能从事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如抬死尸、清除粪便等[10][11]。在佛教記載中,旃荼羅caṇḍāla)意為“惡人”[12],世稱為煮狗者(巴利語:sopāka,梵語:śva-pāka[13],是不列入瓦爾那制度內的賤民之一[14],只能居住村外,走在路上,贱民要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要不断发出特殊的声音,或敲击某种器物,以提示高级种姓的人及时躲避[15]

佛經記載的释迦族种姓在那个时代是较為高贵的,例如释迦族人瞧不起婆羅門迦葉三兄弟及其一千弟子[16]。《長阿含經·世記經》中記載人類世界起源於閻浮提,閻浮提中第一個造的城為瞻婆城,次為伽尸婆羅捺城,再次為王舍城,這些地方皆位於印度東方、恆河流域中下游。佛經記載,釋迦牟尼被認為出身於波夷那(Pācīna)国[17],釋迦牟尼的堂弟阿難,被稱為鞞提訶牟尼[18],代表釋迦族與印度東部更古老的毘提訶王國英语Kingdom_of_the_Videhas之間可能有密切關係。

在《長阿含經》中記載,在釋迦族之外,俱利、冥寧、跋耆末羅、酥摩等五族也崇信釋迦牟尼佛;這些小族都居住在印度東方,從恆河流域兩岸一直到喜馬拉雅山區,彼此相互通婚。在佛教第二次結集記載中,因毘舍離Vesāli)的跋闍Vajji)族比丘所行十事而引起了印度東西方僧團之間的巨大爭論[19]

Remove ads

學術研究

印順將Vasalaka解釋為毘舍離人,釋迦族因視同於毘舍離人而受到婆羅門的種族歧視[20],並贊同釋迦族為黃色人種之論斷[21]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