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颶風梅莉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颶風梅莉莎[1](英語:Hurricane Melissa,又譯颶風梅麗莎[2])是一個極強及極具破壞性的熱帶氣旋,對大安的列斯群島中部造成毀滅性破壞。梅莉莎也是2025年大西洋颶風季第13個獲命名風暴、第5個颶風、第4個主要颶風,以及第3個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中「五級颶風」分級的熱帶氣旋。
梅莉莎源自10月16日首度被監測的東風波。該東風波於西非形成,向西橫越中大西洋並掠過向風群島,隨後加速西移進入加勒比海。10月21日,東風波減速並增強為熱帶風暴梅莉莎。受微弱導引氣流與中度風切變影響,梅莉莎在隨後數日以西北偏西路徑緩慢移動,結構鬆散且呈徘徊態勢。其後梅莉莎逐漸整合其組織,於10月25日至27日期間快速增強為五級颶風,不僅成為本季最強颶風,亦是2025年迄今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更與1935年勞動節颶風並列大西洋盆地有紀錄以來第三強烈的颶風[3]。之後梅莉莎於10月28日以巔峰強度在牙買加登陸,成為有紀錄以來登陸牙買加的最強颶風[4]。
颶風梅莉莎已造成至少44人罹難,其中包含伊斯帕尼奧拉島洪災與土石流導致的33例直接死亡,以及牙買加通報的8例間接死亡。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國家颶風中心在10月16日首次表示熱帶中大西洋有一個有機會移入加勒比海發展的東風波,並伴隨著大面積的驟雨及雷暴[5]。該東風波形成後,以15至25英里每小時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穿過向風群島進入加勒比海[6]。 10月18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8L。直到10月21日,該低壓建構了一個明確的中心,地面觀測及衛星風數據亦顯示梅莉莎的最大持續風速達到烈風程度,因此國家颶風中心直接將該低壓升格為熱帶風暴,該低壓亦獲命名「梅莉莎」[7]。梅莉莎剛獲命名時,受到強烈的西風切變影響,發展並不順利,隨後幾日的強度都只維持在熱帶風暴的程度[8]。由於梅莉莎與位於墨西哥灣及小安的列斯群島東方的高壓引導區形成了一個鞍型場,使梅莉莎在加勒比海中部緩慢移動[9]。
10月25日,梅莉莎擺脫了風切的影響,並受惠於海溫約30至31攝氏度及擁有整個大西洋最高海洋熱含量的海域,開始快速增強[11]。此時,國家颶風中心亦將其升格為一級颶風,雷達上顯示的風眼亦變得更清晰[12]。同時梅莉莎轉受微弱的高層風的引導,以2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轉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動[13]。當日晚間,颶風獵人報告梅莉莎的最大持續風速達到155公里每小時,國家颶風中心隨即將梅莉莎升格為二級颶風[14]。同時,紅外線衛星雲圖顯示梅莉莎正在逐漸建立一個模糊的風眼。不久後,另一架飛往梅莉莎的颶風獵人飛機報告其最大持續風速增強至185公里每小時,即達到三級颶風的強度,此報告表明梅莉莎正在急速增強[15]。梅莉莎在協調世界時上午9時增強為四級颶風,先前建構的風眼亦在此時變得清晰及溫暖[16]。一天後,一架飛往梅莉莎的颶風獵人飛機在第三及最後一次穿越其風眼時在飛行高度測得最高風速為154節、最低中心氣壓為917毫巴,其中飛行風速換算至地面風速約為140節,使梅莉莎成為五級颶風[17]。在達到五級颶風強度後,梅莉莎受一股進入西大西洋的高空急流影響,轉向東北方向移動並加快移動,逐漸趨近牙買加[9]。梅莉莎在牙買加近岸時,國家颶風中心在協調世界時10月28日下午1時及下午2時先後發出兩次緊急更新,將梅莉莎的強度兩次上調至155節、896毫巴及160節、892毫巴,後者成為梅莉莎的最高強度,令梅莉莎成為大西洋氣壓第三低的颶風,與1935年的「勞動節」颶風氣壓相當[18][19][10]。
梅莉莎在協調世界時下午17時在牙買加威斯特摩蘭堂區以巔峰強度登陸,此舉使其大幅超越1988年颶風吉爾伯特登陸牙買加的強度記錄,成為登陸牙買加最強的颶風;並追平「勞動節」颶風,成為有紀錄以來登陸時氣壓最低的大西洋颶風[20];亦與颶風多利安及「勞動節」颶風並列,成為有記錄以來登陸時風速最高的大西洋颶風[21]。然而其實際登陸強度仍有待後續分析[22]。受地形影響,梅莉莎的風眼在登陸後隨即在氣象衛星雲圖上消失、雲頂溫度上升,表明強度正在急速下降[23]。梅莉莎在登陸後3小時減弱為四級颶風,當時其仍在牙買加的陸地上。由於梅莉莎的移動速度緩慢,所以其五級颶風強度總共維持了36小時,與2004年的飓风伊万並列,僅次於1979年的颶風大衛、1998年的飓风米奇及2017年的颶風艾瑪[24]。當地入夜後,梅莉莎從牙買加西北部重新移入海面,並重新建立一個模糊的風眼。梅莉莎在出海後仍然稍為減弱至三級颶風[25],但隨著之前建立的風眼逐漸變得清晰,國家颶風中心結合較早前的飛機實測數據及基於衛星雲圖強度估計,認為其風速已經重新達到115節,即增強為四級颶風[26]。之後,持續靠近古巴,並受古巴東部的崎嶇地形影響持續減弱[27]。國家颶風中心在登陸前一小時再次將梅莉莎降級為三級颶風[28]。協調世界時上午7時10分,梅莉莎在古巴圣地亚哥省登陸,登陸時最高持續風速為195公里每小時,最低中心氣壓為952毫巴[29]。日出後,梅莉莎在古巴東部的陸地持續磨蝕下,梅莉莎維持了數日的小核心被摧毀,並重新發展了一個較大的核心,並減弱為二級颶風[30]。
Remove ads
防災措施

颶風梅莉莎風力強勁,世界氣象組織專家警告梅莉莎將成為牙買加的「世紀風暴」,而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則表示梅莉莎可能影響牙買加150萬人[31]。颶風來襲前,牙買加交通部在西班牙鎮、波特莫爾、蒙特哥貝、京斯敦等地部署了30輛巴士,以備不時之需[32],氣象部門也啟動了緊急應變措施[33]。西印度群岛大学下令疏散位於牙買加的校舍[34],畢業典禮也延期[35]。政府疏通了聖安德魯堂區的排水系統[36],又向居民提供乾淨飲用水[37]。
牙買加國營公共交通暫停服務[38]。10月25日晚上8時,牙買加所有機場關閉[39]。由於預料梅莉莎會在威斯特摩蘭堂區至聖伊利沙伯堂區一帶登陸,牙買加政府呼籲身處兩區的民眾立即到安全地方避難。氣象部門亦在記者會上警告,風眼掠過時風雨會稍為停歇,但風眼離開後大風將從相反方向來襲。牙買加部分地區的風暴潮預料會高達4米[40]。
截止10月26日,关塔那摩省政府下令撤離145,000人,該省學校亦停課至週末[41]。美國海軍也從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撤走數百人至佛羅里達州[42]。10月29日,古巴總統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表示全國已撤離73.5萬人,並呼籲國民團結一致[43]。
影響
雖然梅莉莎並未正面吹襲海地,但在其處於熱帶風暴強度時,其外圍雨帶仍然影響了海地。梅莉莎在當地造成了山崩及洪水,導致1000多棟房屋被淹;另外也造成至少25人死亡,12人失蹤[44]。

截至10月27日颶風尚未登陸時,有三人分別在聖伊麗莎白堂區、聖凱瑟琳堂區、汉诺威堂区因「間接原因」死亡[45]。隨著風暴逼近,奧爾德港一帶淹水[46],全國約20萬戶停電[43]。
梅莉莎於10月28日以五級颶風強度登陸牙買加[22],超越1988年的四級颶風吉爾伯特,成為有紀錄以來登陸牙買加的最強風暴[47]。
聖伊麗莎白堂區首府布莱克里弗一間醫院結構受嚴重破壞,屋頂被吹走[48],京斯敦大量屋頂也被掀翻。曼德維爾水位逼近屋頂,而地方官員更稱聖伊麗莎白堂區已經「被水淹沒」。牙買加總理安德鲁·霍尔尼斯宣布牙買加全島為災區[43]。
在梅莉莎過境後24小時,當局確認了首宗死亡案例,有三男一女在聖伊麗莎白教區因洪水而死亡[49]。
古巴受災地區的房屋屋頂、電力線路及光纖通訊電纜皆遭到破壞。道路被堵塞,香蕉、木薯及咖啡種植園也遭損失。古巴國家水利資源研究所報告指,查爾科雷東多累計降雨量為38厘米、拉斯維拉斯累計降雨量為36厘米。政府表示,梅莉莎為古巴東部帶來強降雨,有助紓緩當地的嚴重乾旱[50]。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